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让崇尚技能蔚然成风
发布时间:2020-12-17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技能人才是撬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崛起的支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动力之源,必须让技能人才有“荣”有“名”、吃“香”受“宠”、尽“才”尽“用”,推动技能人才势能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

  坚持不唯出身论贡献,对技能人才高看一眼。长期以来,“上技校”“学技术”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技能岗位也被贴上“打工者”“低收入”“不体面”等负面标签。李锐科虽是技校毕业的生产工,但依靠技术创新促进成本节约156万元,被称为“广本工匠”;薇娅虽出身“女团”,但以公益直播支援抗疫,引导成交额超2.5亿,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正在被发现被重视。应继续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技能人才,让其电视有影、网络有形、广播有声、报刊有名,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推动全社会转变陈旧观念、扭转认识偏差,使尊重技术、崇尚技能成为社会共识、时代风尚。

  坚持不唯学历凭能力,对技能人才厚爱一层。纵观各地人才引进政策,“重学历轻技能”问题比较突出,将大专以下学历拦在门外,对技能人才甚至“不屑一顾”。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为高层次人才之所以成为网络热点,正是因为除了赞誉、艳羡之外,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让更多“李庆恒”式技能人才不再被列为“特殊”,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整体联动,推进经济收入二次分配制度向技能型人才倾斜,强化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建立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以市场价值体现技能价值,以物质荣誉体现社会贡献,真正实现“技高一筹,礼厚一分”。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关键在于要提升其政治地位、保障政治待遇,在党员发展、“两代表一委员”推选中,向他们适当倾斜,激发技能报国之情。

  坚持不唯当下谋未来,对技能人才扶持一把。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人才。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规格高、项目多、水平高,释放出“促进职业技能人才升级”的强烈信号。作为制造大省,江苏怀有迈向制造强省的更高需求与期待。近年来,以省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设立专账资金,掀起了技能提升热潮。应围绕培养造就更多适应匹配、引领带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师徒结对、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助力打破技能“天花板”,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和成果脱颖而出、奔流涌现。

  (睢宁县委组织部高楠、夏庆月,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