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当好新时代的“能工巧匠”
发布时间:2020-12-1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没有劳模群体,难育大国工匠。作为基层干部,更需崇尚劳模精神、追求工匠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当好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在基层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

  甘坐冷板凳聚“匠心”。工匠精神,“匠心”为本,讲的是心心专一艺,事事在一工,念念在一职。基层工作条线多、压力大、待遇低,部分干部容易泄气“撂担子”,殊不知“横逆穷困境,锻炼身心炉”,唯有摒弃浮躁、坚守初心,方能忠于职守,成就事业。基层干部应筑牢政治信仰的“压舱石”,受得了枯燥,挡得住诱惑,日常做好反思自省、注重平衡工作生活,牢记为民初心,担当时代使命;树立党建引领“风向标”,身体力行规范引导,聚力强化基层治理,持续巩固监督落实,破解“灯下黑”“两张皮”难题;织密干事创业“组织网”,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以点带面狠抓落实,畅通人才晋升渠道,完善细化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工作“向心力”。

  下足绣花功磨“匠情”。《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果凡事只求“差不多”“一刀切”,难免会固步自封,沦为平庸。基层干部应当好群众的“勤务员”,念好人民的“幸福经”,主动投入到纠纷调解、征地拆迁、乡村振兴的繁杂任务中,用心记录社情民意,着力解决发展困境;提升工作的“含金量”,常花心思、多下苦工,练就精于心、善于琢的功夫,确保责任实、清单细、数据真, “绣”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好基层的“手艺人”,在急难险重的基层一线中摸爬滚打、提升能力,深入分析问题清单,对标对表落实改进,把小事做精致,把分内事做出高水平,磨出一手“硬茧子”,历练成长为“多面手”。

  练就独门技筑“匠制”。执着专注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纵观历史,勇于发明创新的工匠一直在传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升华,化腐朽为神奇,于细微处彰显卓越。要在基层厚重舞台上建功立业,创新也是处理基层“老大难”的“金钥匙”。“不日新者必日退”,面对基层新形势和群众新诉求,基层干部应紧扣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形势,加强自身知识储备,主动提升理论素养,敢为人先、善思善为,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中间,锻造“七种能力”,持续创新服务群众方式;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扎根基层,尤其是在面对基层社会治理、流动党员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上,结合摸底调研,运用新思维、借助新手段、探索新机制,打通民生堵点,破解治理僵局,让基层工作焕发出更大活力。

  (无锡市梁溪区山北街道卢丹蕾,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