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领导干部言论:推动法治理念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0-12-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法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人民法官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思想上行动上对标对表法治建设和司法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坚定的政治素养、正直的品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养,履行好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职责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旗帜鲜明讲政治,思想上做到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人民法院是政治机关,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干好法院工作的基石。现实中,有少数法院干警却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稻草人”、松紧随意的“橡皮筋”,口号喊得“震天响”,表态表得“地动摇”,可到具体实践中政治这根弦就松弛了,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就摇摆了,甚至滑向了腐败的深渊。“旗帜鲜明讲政治”绝不是一句空话,而要谨记心间、见诸行动。要强化理论学习,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坚持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善于运用理论成果指导工作、指导实践,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党性修养的“营养剂”、推动发展的真本领。烧旺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擦亮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刃”,在揭短亮丑、自我解剖中洗涤思想、去除污垢。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辩证法,既要练就化解风险挑战的“金刚钻”,也要织密风险防范的 “安全网”,始终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持之以恒讲自律,行为上做到廉洁从政。“公生明,廉生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道。然而,现实中有的干部觉得只要一心干事,偶尔有点不干净行为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有时候可以功过相抵;还有的以干事为幌子,觉得事做的多“吃点喝点拿点”理所应当等等,这种“自以为是”的错误想法和行为,实质上都是政治能力不过硬的表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贪腐一旦沾染便难再“洗白”,最终毁掉的是幸福人生、美好生活。只有守住廉洁底线,把准从政航线,才能为干事装上“安全阀”、贴上“护身符”。党员干部要强化自律意识,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经常警醒自己“不要怀非分之想,不要取不义之财,不要赴无名之约”,把牢抵御诱惑、腐败的思想防线,切实做到知微识渐、慎微慎渐,防止“温水煮青蛙”,逐渐滑向腐败深渊。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调整、党纪处分等手段落实好“四种形态”,重查处、严问责,确保责任成为刚性约束和硬性指标,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攻坚克难讲实干,工作上做到敢于担当。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 ,永远是个观众;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局外人。当前,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触及的矛盾更多、难度更大,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更加需要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要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情怀,锻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追求“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自觉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把职责当作使命去履行,不断提升行动中的执行力和方法上的创新力,切实把面临的机遇转化为推动法院工作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决不能因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拖延、风险大而躲避。下大气力苦练内功,提升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本领,以一流的工作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在各项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争当司法改革的“先行者”“排头兵”。

  (连云港市海州区法院党组书记、提名院长人选李勇强,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