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须下得来、下得准、下得好
发布时间:2021-01-20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有上有下,才能使上去的干部感到责任、激发担当、倾力奉献,更能使下去的干部有所触动、有所警醒、有所教育。干部“能上能下”难点在“能下”,落实不胜任不称职干部“能下”既要谋“人”,也要谋“制”。
统一认识,下定决心,确保“下得来”。各单位党组织尤其是主要负责人态度如何、决心如何,这是不胜任不称职干部“能下”的关键。目前,少数单位好人主义盛行,名义上是在保护干部,实质是变相的“为官不为”,纵容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懒官庸官。为此,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原则,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不回避矛盾,不惧怕压力,不碍于情面,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把不胜任不称职干部调整下来。
界定标准、严格考察,确保“下得准”。把干部德才表现考实考准,把干部是非功过了解清楚,才能分清哪些干部胜任,哪些干部不胜任,进一步明确调整对象,这是考核成果的最好运用。因此,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位特点,细化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认定标准。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方法,严格考察程序,努力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力求干部考察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为不胜任不称职干部“能下”打下坚实基础。
区分类别、讲究方法,确定“下得好”。干部管理,问责不是目的。问责带来的“能下”,让奖优罚懒的导向旗帜鲜明。鉴于干部不胜任不称职情况不一,应本着从严要求与关心爱护、调整少数和激活队伍相结合的原则,因人而异、因岗而异进行妥善安置,力求做到人岗相适、人事匹配。对那些擅长业务,而管理能力较弱的,可转任专业技术职务;对那些工作勤勉,但实际能力较弱的, 可改任非领导职务;对那些表现较差、不思进取、但尚不足以党政纪处理的,应毫不手软予以降职免职。
(无锡市委组织部陈磊,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