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一课”激励“每一刻”
发布时间:2021-01-22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起好步、开好局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用总书记新年“第一课”,激励后面的“每一刻”。 上好“历史课”,让时代发展的“每一刻”焕发生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走过了100年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这段历史,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能够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不懈奋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和做法,培育出了历久弥新的优良革命传统。当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党员干部仍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定意志,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发扬革命精神。将远大理想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结合起来,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上好“作风课”,让拼搏进取的“每一刻”精彩万分。新发展理念鲜明提出了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唯有立志实干苦干,才能承担艰巨使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走的是一段负重爬坡的上坡路。如果没有担当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将是寸步难移。越是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党员干部越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放,树牢艰苦奋斗、务实担当、谋求作为的意识,拿出谋事创业、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扛起改革攻坚的大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上好“发展课”,让乡村振兴的“每一刻”更加美丽。中国近6亿人口在农村,且农村发展较城市而言相对落后,避免木桶效应就应尽快补齐农村这个短板。需提高创新意识,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潜力,努力发掘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创新氛围不会自发形成,需要以身作则,勇于接受新兴事物,在工作内容上提出创新,在工作方法中实践创新,从而影响广大群众,激发振兴潜力。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农村发展披荆斩棘的利刃,那么担当精神便是挥舞利刃的坚实手臂。乡村振兴工作,面临重重难关,成绩短期内又难以体现,必须以推动乡村发展为己任,保持锲而不舍的恒心,激发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不断发挥新时期党员干部乡村振兴“领路人”的作用。 (新沂市委组织部刘文哲,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