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宏伟蓝图。组织部门必须深刻领会、精准对标,更加有力有效地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和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政治引领、对标看齐”,坚决将“两个维护”贯穿始终
站在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最根本的保证是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权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坚定理论认同。坚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学深学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坚持制度执行。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规定,探索完善配套性制度体系,常态长效地加以督促检查和刚性约束,确保制度发威、执行到位。
突出“忠诚可靠、实绩为先”,坚决将“鲜明导向”贯穿始终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组织路线提出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方针,让党员干部在奋战“十四五”的新征程中担当重任、攻坚克难。严格“选”的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作为首位之关,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政治考察各项规定,纵深推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大力选拔使用敢于坚决斗争、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攻坚克难的“猛将”“闯将”“干将”,确保选出忠诚坚定、担当肯干之人。搭建“练”的平台。建立健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制度体系,推动广大干部切实掌握“七种本领”、提高“政治三力”,不断在复杂严峻斗争中接受磨砺,在急难险重一线中接受摔打,真正锻造成为担当使命、推动发展的烈火真金、开路先锋。鲜明“考”的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提升指标的针对性、考核的实效性,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扛重活、打硬仗。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理直气壮为改革创新、担当有为者撑腰鼓劲,为踏实做事、不谋私利者摇旗呐喊,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突出“整体提升、全面过硬”,坚决将“织密体系”贯穿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必须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党建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扩大组织覆盖。按照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的要求,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完善网格设置。持续加大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商务楼宇以及协会、学会等有效覆盖,做到应建尽建。注重提质增效。提升党建质量既要继承经验、发扬优势,又要补齐短板、创新突破。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借鉴别人的好做法,拉长补短、追赶超越。常态化开展“镇镇到、村村访”基层党建调研,摸清症结、对症下药;着力破除“就组工抓组工”的狭隘思想,善于在大局中谋划、在长远中考量,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创新性、实效性。突出作用高效。充分发挥党建、干部、人才、考核等主业优势,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当中,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做到落实主责有成效、服务大局有作为、整合资源有方法。
突出“引聚并举、管用同抓”,坚决将“汇智聚力”贯穿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国家的竞争、区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好“软硬兼修”文章。“软”就是政策要集成优化。不断完善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切实解决政策不“对症”、不“解渴”等问题。“硬”就是配套要完善跟上。持续完善人才工作生活配套设施,让人才舒心生活、全心创业。做好“内外兼施”文章。“外”就是向外引才。综合考量地区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方向、龙头企业培育等领域,依托媒介抓对接,创新平台强招引,加快集聚一批引领性、实用性人才。“内”就是精准育才。依托高等院校等优势资源,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长效机制,“订单式”培养一批紧缺人才。做好“工农兼顾”文章。工业是支撑,农业是基础。统筹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项目载体,确定一批科技项目,实施一批创业计划,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挖掘培育一批带动发展、带领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重点支持培育一批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让乡村振兴充满活力。
(盱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进锋,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