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为引领发展“聚力”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顺利完成组织工作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有效发挥全区2.8万多名党员、2000多个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凝心聚力强思想。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全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培育发掘学习教育的“先锋群像”。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百名书记讲党课”“百名绣娘绣百年”等“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政治使命感、组织归属感、自我获得感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扎实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立足推动基层治理、投身攻坚行动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引导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二是固本强基提质效。认真贯彻“新时代美美乡村新接力”行动计划,做亮乡村振兴党委、树山村、苏绣小镇等示范点,“一村一策”提升保留行政村党建工作质量。全面实施基层党建扎根工程,构建一核多元的工作体系、统筹高效的服务体系和支撑有力的保障体系,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长效机制。优化机关党建先锋服务,做优“阳光能量站”品牌。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深化推行“一企一品”,持续推动“强基提质”。三是服务发展赋动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党建,引领先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实大院大所党建联盟建设,推动成立央企、日企党建联盟,凝聚发展合力。提档升级“在企身边”品牌,细化落实惠企“十项措施”,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进一步擦亮“周新民党建工作室”金字招牌,创新打造“两中心一研院”,为企业党建和区域发展献智出力。
全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发展“聚能”
紧扣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这项重点任务,加强综合研判、统筹人事安排,以高素质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紧抓换届契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制定周密换届方案,倒排时间节点,高质量抓好换届工作。坚持事业为上,突出人岗相适,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优化班子结构,提升班子整体功能。牢固树立实干担当鲜明导向,重视选拔基层一线担当作为的干部。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及时全面掌握领导班子运行状况和领导干部现实表现。健全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切实加大对管人、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干部的轮岗交流力度。探索建立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培训机制,把弘扬新区精神贯穿干部教育始终。二是强化战略思维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落实各层级年轻干部选配要求,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下一级党政正职人选的培养。大力实施“名校优才”和“青年英才”计划,制度化开展干部统筹选配和机关工作人员遴选,进一步打通国企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双向流动渠道,让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常态化推进基层干部进机关,机关干部下基层,选派更多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拆迁安置、安全维稳等一线以及太湖科学城建设等重点项目历练,推动在实干实践中提升本领。三是坚持三个导向优化综合考核工作。坚持目标导向,整合优化各类评价指标,形成以综合考核为基础、2个争先考核为重点、N个专项考核为补充的“1+2+N”考核体系,将各单位年度目标任务和省市综合考核、全国高新区评价以及各条线三年行动计划有机衔接,通过量化勤劳指数、争先指数、攻坚指数,引导各单位精准发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各单位不同条件和瓶颈难题设置个性指标,以月度反馈、季度监测、半年评估为载体,动态掌握指标完成进度,着重考核各单位推进关乎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情况。坚持结果导向,科学计算考核成绩,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定等次,推进“奖优”与“罚劣”双向发力,把考核结果和“票子”“位子”直接挂钩,推动考事和考人深度融合,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全心优化人才工作机制,为创新发展“聚智”
紧抓聚才兴才的窗口期,持续提升人才规模量级、增强平台能级、推动生态升级,全力打造“创业者乐园 创新者天堂”,着力以高层次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链式优化工作布局。积极搭建“就在苏州 乐享高新”引才平台,推动实施“以赛引才”“以投带引”“机构引才”,2021年新增各类人才3万名以上,其中科技领军人才(团队)350个以上。探索建立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协同联动机制,聚合人才、科创、招商等多部门力量,实现人才和项目的信息互通、良性互动。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建设等契机,探索开通长三角地区人才申报区内人才计划绿色通道。二是全领域构建要素支撑。全力支持太湖科学城建设,探索制定高新区科教人才计划,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区内大院大所集聚优势,做优青创板(江苏)区域中心,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青年人才培养集聚区和青年人才友好示范区。探索向人才发放“双创券”,全新发布孵化载体热力图,持续提升科技企业载体建设水平。进一步畅通金融机构与人才企业的联络通道,因“才”制宜打造特色金融服务。三是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优化升级全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打造“前呼后应、一呼百应”的人才服务体系。实施人才乐居工程,多渠道、多方式满足人才多样化居住需求。积极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妥善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父母养老等现实问题,提升人才服务便捷度和满意度。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张瑛,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