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言论:产才融合需要更多“定制属性”
发布时间:2021-03-1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围绕我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好产业人才地图,为精准引才提供全球导航。组织部门在新一轮新兴产业人才争夺战中,应紧扣地方脉搏,深入挖掘产才融合内生动力,为精准推进产才融合增添更多“定制属性”。
科学定制产才融合供需地图。“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为保证人才“活水”充盈,部分城市纷纷加入“抢才大潮”,“零门槛”“自动化”等标签致使人才甄选呈现“大包大揽”之势,“抢才大战”逐步演变成“抢人大战”,人才资源的低效配置和浪费现象令人唏嘘。全面把握人才资源分布,实现引才方向和路径精准化,需要精准绘就“一统多点”产业人才地图。充分运用大数据、专利分析、文献计量等方式,细分行业领域,编制科学化、智能化决策“战略图”,全球重点产业领军、技能等产业人才分布“点位图”,人才实效能力和专利技术持有者能力画像“素描图”,创新创业者和用人单位人才招引“索骥图”,为新产业发展提供精准、长效、稳定、广泛的人才资源配置网络。
精准定制产才融合政策体系。政策是聚合产才的“金钥匙”。细观各地人才“新政”,在支持力度上“比学赶超”,却忽视当地产业基础优势、发展目标定位,致使政策大同小异,效果大打折扣。必须推进产业和人才政策充分融合,让最好政策惠及最紧缺人才,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行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履行主体责任,让产业做主、问企业需求,探索实行“一行业一人才政策”“一重大项目一人才支持政策”“一产业一产才融合政策”,在项目扶持、贡献奖励、安居保障等方面给予分阶段、递进式支持,切实做到产业发展方向在哪,企业发展需求在哪,人才工作的着力点就在哪。以此为导向,无锡高新区出台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精准扶持措施,支持力度国内领先。
量身定制产才融合金融配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新经济新动能产业具有技术、专利、人才密集,但投资多、风险大、见效慢等特点,需要持续撬动市场资本共同做大金融支撑“蓄水池”,为人才创新创业赋予资本力量。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进一步完善以种子投入、风险补偿、上市促进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金融配套政策,建立涵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人才项目引导基金”,以投融资前置引导项目“移大树强”,用“资本活跃度”提升“人才集聚度”。建立以人才授信指数为核心的“人才银行”,完善“科技贷”“人才贷”“人才险”“人才保”等一揽子服务,让人才和企业真正融得到、贷得起,化解企业和人才的融资难题。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杨,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