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从毛泽东诗词中汲取前行力量
发布时间:2021-03-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重读毛泽东诗词,读后胸中激荡,感慨良多。一代伟人的千古绝唱,既有诗词之美,亦见风雨征程。毛泽东诗词作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的真实写照,积淀着贯穿百年的党史智慧,是我们汲取前行力量的文化瑰宝和精神源泉。

  诗中有画,演绎“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家国情怀。“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封建军阀纷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无数进步青年、仁人志士找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最终答案,无产阶级革命者如星星之火燎亮了广袤大地,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为推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抛头颅、洒热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万五千里的艰辛历程在字里行间不断演绎着,五次反围剿跨过千山万水,历尽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雄壮悲凉,只为保留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而一句“还我河山,卫我国权”,谱写了抗战先烈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壮烈诗篇,彰显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

  诗词如书,讲述“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用一声响亮的“一唱雄鸡天下白”,表达了对人民解放、民族团结的兴奋喜悦之情,以一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点出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之景。“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则蕴含着万众一心克难题的恢弘气度以及党群携手谋发展的必胜决心,用辛勤汗水让“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瞩目成就。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毛泽东用“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鼓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六十年代外国援华专家撤离,却更坚定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前行信念,从此自立自强就成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

  诗词如歌,激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步伐。回首过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毛泽东诗词中记载了我们党经历的艰苦卓绝、重重危难,也歌颂着党和人民的辉煌成就、伟大创举,饱含历史智慧与精神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应深刻品悟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党史滋养,让理想信念沁入骨髓、融入血液,不断汲取为民服务的初心力量,把稳学史力行的前进方向。坚持树立“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鸿鹄之志,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上发扬“创唯一、争第一”的精神;厚植“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的人民情怀,在守初心、担使命中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鼓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拼搏劲头,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攻坚战场、基层一线展现担当作为、书写崭新诗篇。

  (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佘文翀,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