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言论:组工干部应多点“本本意识”
发布时间:2021-03-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主题党日除了组织学习,还能干什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十六条规定,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
“某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共有8名,好像有点多吧?”“《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第十四条规定,党组设书记,必要时可以设副书记。党组成员一般设3至7人……”
不经意间,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有这样的组工“大神”:讲话做事始终有章有法、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在他们眼中没有似是而非、信口雌黄,有的就是倒背如流、信“口”拈来。看似枯燥的党章条例这些“本本”,对他们而言早已熟谙于心,运用自如,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得出、答得准、用得上。
“本本主义”是个贬义词,常用于形容那些照搬照抄、机械执行、唯上唯书不唯实的教条做派。“本本意识”则不同,它更多强调的是说话做事严谨缜密,有依据,有出处,有参照系,不能言不达意,更不能肆意而为。一名新组工,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组工大家庭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学党章党规,学条例规定这些“本本”入手,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站位的过程,转化为提升业务的过程,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先将“本本”读厚,再将“本本”读薄,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厚薄之间见功力、提能力。
组织部门是政治机关,组织部门的任何一项工作说到底都是政治任务,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也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本本”轻视忽视、不以为是。一次回复,解释不清;一次探究,把脉不准;一次汇报,口径不一,这些暴露出的不仅仅是业务知识的荒芜欠缺,更是政治站位的不稳不固。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势必会影响到大家对组工干部、组织部门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增强“本本意识”十分迫切,也十分重要。
“本本主义”要不得,“本本意识”少不得。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背后一定是十分的努力。当然,只从“本本”中来是不够的,必须把“本本”和实践统一起来,坚持到实践中去检验“本本”,掌握实情,指导实践,促进实干。
(宿迁市委党建办副主任、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张行,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