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掌控人生的“配速”
发布时间:2021-04-2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熟悉马拉松的人都知道,“配速”在马拉松比赛中非常重要。所谓“配速”是每公里跑步所用的时间,能够直观反映赛道上选手的速度,而选手也往往通过“配速”来适时调整自己的步幅频率,稳住奔跑的脚步。

  马拉松如此,人生亦然。如果把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比喻成一场马拉松,不能掌控好“配速”往往容易在人生的赛道上“跑崩”,最终迷失自我。正像没有人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马拉松那样,也没有人能在漫漫的人生赛道上一挥而就,盲目提高“配速”或许快在一时,但“速生树”素来难以成长为参天大树,“抄近路”也往往会误入歧途。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平时的努力,不想下苦功夫、慢功夫,最终往往适得其反。肯尼亚运动员基普乔格曾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跑完了马拉松全程,打破了人类2小时的极限,这一成绩的取得和他平均每天30公里的刻苦训练密不可分。纵观每一个赫赫有名的马拉松运动员,无一不是把功夫下在平时,特别是日常跑量的积累,通过这种日常“积跬步”式的训练,才得以最终“至千里”。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发展情况作出适时调整,年轻干部的成长也同样如此。只有当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德才素质相匹配时,才不会面临“本领恐慌”,出现“知识枯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干部不应在个人成长进步面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一时的速度快慢、成败得失,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理论、多了解形势,夯实为民服务的基本功,有意识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在解决各项实际问题上多下功夫,把一项项工作任务落实在日常,做出一番实实在在让人信服的业绩,才能获得组织和群众的肯定,为提高“配速”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说临近终点的奋力冲刺是赛道上的高光时刻,那么之前对“配速”的掌控就是最好的蓄能。在人生的赛道上,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光鲜而一味提高“配速”,适当的把控蓄能才能更好的行稳致远。提高奔跑的本领,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以蹄疾而步稳的姿态稳步向前,在漫漫人生征途上成就事业与梦想。

  (徐州市贾汪区委组织部蒋帅,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