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在新时代竞相奔腾
发布时间:2021-07-03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文王渭水访贤、周公吐哺礼贤、刘备三顾茅庐求贤、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历朝历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唯有虚心纳才、真心待才、诚心用才,才能形成“群贤毕至、百家争鸣”生动局面。
纵观百年党史,尚贤爱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人才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王震将军,幼年时只读过几年私塾,但他积极主张吸收知识分子入伍,在他率领的“三五九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初、高中毕业生入伍,在连队锻炼一段即委以恰当的职务。有了“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和流动,“三五九旅”也因此成了著名的“能战斗又能生产”的模范部队。1956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全国政协委员,在审看宴会来宾名单时,亲笔把当时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的名字从第37桌勾到了第1桌自己的右手边,在主席看来,这个美国人口中可抵5个师的科学家就是自己的“第一贵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2017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到黄旭华和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上前握住他们的手,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挪开椅子,扶起老人,让他们坐在自己身边。伸手之间,皆是温暖;细节之处,让人动容。无论是在正定工作期间,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扯开嗓门喊人才”,还是闽东任职时,大力推行年轻干部挂职交流锻炼,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人才摆在核心位置,每年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奖。专门看望慰问科研人员,调研参观科技成果,部署制度措施保障人才切身利益。在总书记的心中,人才就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和民族的光荣。
“为政之道,惟在得人。”人才是强国之本,是兴邦大计,是战斗力,也是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正因为尊重人才,所以群贤毕至。大至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小至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我们始终有一支“国之帅才”勇闯“无人区”,不断在各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正因为“懂得”人才,所以百家争鸣。从打胜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打好经济发展推进战,我们始终有一支“尖兵劲旅”冲锋在前、不懈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正因为厚爱人才,所以星火燎原。南湖起航的小小红船,才能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新时代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只有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方能干成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擦亮识才之慧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公心待才,公平待才,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找出来、推出来,扶上马,送一程,让更多的“千里马”跑起来。永葆爱才之真心。涵养宽广胸襟格局,多一些“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气度,对各类人才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让有才之人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练就育才之真功。坚持事业为上,开辟“广阔空间”,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给群众公认的人铺路子,让每一位人才都能有所为、有所成。
(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高婷,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