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将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
发布时间:2021-07-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员干部须认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要义,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持久精神动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实践者。在我们党100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鼓舞着无数红军战士血染长征红飘带,化作成王进喜“誓夺头号大油田”的万丈豪情,涵养出最美逆行者“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铿锵誓言。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对党员干部来说,有理想,才有活的灵魂,须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思想防线,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才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做“千古风流在担当”的攀登者。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担当精神给人民以信心,给世界以希望。中国共产党人眼中的担当精神,其内涵包括本职担当、责任担当、大局担当、难题担当、风险担当、使命担当,其特征就是咬定目标、直面难题、迎难而上、勇于斗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担当更是检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关键时刻要有一副“扛千斤、负万石”的“铁肩膀”,危急时刻能喊出“我能行、向我看、我来干”,主动挑大梁、扛重担、打硬仗,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对待工作,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搏击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用九个段落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史,强调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我们必须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敢于亮剑、勇于亮剑,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在复杂矛盾、严峻形势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燃灯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我们党自诞生之初,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画卷和答卷上,都深深印刻着“人民至上”四个大字。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党书写了一幅幅人民至上的美丽画卷、合格答卷。我们必须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苍生饱暖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方向,努力做到信念不动摇,把孔繁森、焦裕禄、杨善洲等亲民爱民典型作为榜样,慎权、慎欲、慎微,身怀安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答好令人民满意的新时代考卷。

  (连云港市海州区幸福路街道王书,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