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赤忱为民的情怀
发布时间:2021-08-23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从《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两份白皮书铭刻着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艰辛历程,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字里行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流露出浓浓的民本情怀。
百年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顶,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人民水深火热、流离失所。百年后,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袤华夏土地上,“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到处生机勃勃好景象;亿万中华儿女里,“老人举杯,孩子欢笑,小伙弹琴,姑娘歌唱”,人人幸福美满心里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兑现了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的承诺,到“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的要求;从“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努力,到“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期待;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守护,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追求……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
古人云:“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真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政治品格。作为基层干部要耕好自身的“责任田”,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全心全意办好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常讲“乡里话”,常谋“百姓事”,带着感情、激情、热情做为民服务的好“公仆”。脚下多沾泥土,抱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态度,把群众当“家里人”,认真聆听来自老百姓的声音。新征程,以“我将无我”之追求,践行“不负人民”之初心,争当新时代的“真心英雄”。
(金湖县委组织部朱睿,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