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会风“向好”在细节
发布时间:2021-10-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对在“一年冲刺誓师大会”上长时间看手机、刷视频、打瞌睡,“不在工作状态”、违反会风会纪的37名干部进行严肃处理。这是该区“下决心向作风顽疾开刀,抓会风会纪动真格”采取的一次重要行动。

  八项规定出台后,“会风好了”成为最直观的感受,无论是会议规模、时间、内容都更加契合需要、务实管用。但是,“会风”是双向的,不仅仅在于组织层面,也在于接受层面。在不少重要会议特别是视频会议和培训授课中,类似于姑苏区这样的开会场景还是时有所见:开会或授课的领导、专家讲得很带劲,下面参会或者听课的却有不少是“低头族”。

  会风连着党风政风。会风如何,不仅反映工作质态,更体现干部形象。当下,一些党员干部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网络综合症”。低头不是因为打瞌睡,更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拿着手机上网,刷刷朋友圈,打打小游戏,有的甚至在朋友圈内开“小会”、抢“红包”,美其名曰“联络感情”、“拓充人脉”。似此种种,严重影响会风会纪,也有损干事形象。需要警惕的是,少数党员干部在正常工作时间里,在同事、下属和服务对象面前,常常不停摆弄手机、翻看网络,导致不能聚精会神,认真倾听思考、精心部署落实,不仅显得随意,甚而因此误事。

  推动“会风”持续向好,还需会议组织肃纪和参会人员自律双向发力。一些地方为了严肃会纪,或者明确要求参会者关机,或者采用干扰形式屏蔽网络,等等。这些做法初衷是好的,但往往效果一般,也会带来因为特殊情况或者突发事件而难以联系上相关责任人的负面效果。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党员干部认为,这些都是小节、细节问题,无伤大雅。在互联网时代,手机上上网、刷刷朋友圈、抢抢小红包没什么大不了,不但可以“察民情”,还能“接地气”。这些看法体现了对“会风”严肃性认识不足的思想偏差。

  类似于这样的“小节”“细节”还有不少,看似不大却影响甚坏。“小节”虽小、“细节”虽细,不分时间、场合、范围、目的,就可能会异变为一种不良风气,弱化了纪律约束的同时,影响了效率,损害了形象。如果在公众场合做不到“视纪律为底线”、“视形象如生命”、“视服务为天职”,更无从谈及不忘初心、履职尽责。

  严肃会风必须从“小节”和“细节”抓起。小节不是小事,细节不是末节。“祸患常积于忽微”,“千里之堤”常“溃于蚁穴”,小小细节亦能成为坏事之源。手机和网络仅是工具,但提醒的却是作风建设这根弦不能松,纪律和规矩的要求不能松。“紧”与“松”不仅仅体现的是方向,更是一种态度和决心。一切影响精力、诱惑心智、损害形象的小节、细节都需“修枝剪叶”,从严从实把好形象关。

  会风“向好”在细节。作为党员干部,应注重会风自律,认真聆听、精准把握各项会议精神和要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优良的参会状态来提升优良的工作质态,进而树立用心用劲用情的干事创业形象。

  (扬州市江都区委组织部何亚兵,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