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各地各单位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解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年末将至,巩固基层减负成果,形成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要从用好考核“指挥棒”入手,进一步为基层减负释能,树立担当实干导向。
基层是各级政策落实的“最前沿”,也是考核压力传导的“最末端”。助推基层减负落地落实,要祛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病灶”,不做堆资料、凑数据、留“痕”不留“心”的痕迹主义考核。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科学归并同类指标,优化整合专项考核,不搞“另起炉灶”“层层加码”;结构上要简明实用,注重数据的可采集、可获取、可比较。清理多头考核“病灶”,要厘清各部门职责边界,细化事项标准和问题清单,切实减少考核频次,缩短考核时间,防止重复考核、层层考核,让基层干部从考核“套路”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干部的政治素质、担当精神、作风表现等专项考核中,要走进一线,不打乱基层干部既定的工作安排和节奏。
减负,减的是繁文缛节的束缚,添的是为民纾困的责任;松的是形式主义的桎梏,拧紧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要匡正政绩观,不重数量重质量,不求过快求过硬,看关键环节,盯实际成效,以工作实绩、群众评价考量干部,真刀真枪晾晒工作实绩,松绑不松懈,减负不减责,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要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严管厚爱干部,旗帜鲜明为担当干事者撑腰壮胆,给敢闯敢试者减压兜底,助推基层干部丢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创事业,放开手脚干实事,以实干实效取信于民。
(东海县委组织部郭 旭、赵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