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必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以人才发展高质量赢得未来发展新优势,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从“李约瑟之问”到中国式创新之路,从“向科技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人才始终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我国科技实力也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但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之路上也有着难题障碍,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素质不强、结构失衡,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等问题。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更加重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
人才发展就像金字塔,基础的厚度决定着塔尖的高度。要打牢“塔基”,下大力气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储备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大规模的科研团队“潜力股”,以“潜力股”们奋发有为、努力进取、勇攀高峰,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实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要浓厚创新氛围,建立“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激励机制,让广大人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敢于“揭榜挂帅”、敢闯“无人区”,奋力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要树牢“创新不问出身”风向标,打破科技人才流动壁垒,完善创新要素集成体系,建立科研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各路好汉”同台竞技,创新成果如泉喷涌。
科学是持之以恒的事业,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广大人才要坚守科技报国的初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畏困难、不慕虚荣,下足“十年磨一剑”的苦功,擦亮科学家求实求真的底色。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和“十年磨一剑”的信念,不断向科学真理逼近。没有苦干实干的心志,没有甘坐“冷板凳”的定力,也就难以创造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从“追随者”“复制者”向“原创者”“引领者”转变。
(连云港市连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