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考核是检验全年工作成果、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利器,要警惕“形式化”“体面化”“人情化”现象,切实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有效激发干部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
探索多元评价,打破“形式化”枷锁。年终考核不是走过场,要把战线拉长、视角放宽,坚持实事求是,考出真成绩。要戒备到了年终才突击,坚持“四不两直”常态化,对照年初考核指标定期开展调研督查,建立年度单位考核档案,纵向对比工作变化;采取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的综合体系,多用平时成绩判定分数。要根除“走马观花”“一锤定音”,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将群众评价纳入考核指标,从乡语口碑中考察实绩。要以干货硬货为支撑,以群众笑脸为标尺,将考核践行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中。
突出导向作用,摒弃“体面化”心理。考核部门既要看实绩,更要看“瑕疵”,对“鸵鸟埋头”不谈问题的单位要对症下药。实施精准化、差异化考核,分层分类合理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为找准问题病症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让考核单位心服口服;考核人员要结合实际深挖细掘,大胆指出问题,有的放矢引导考核对象把差距搞清楚,让整改有方向;要搭建能上能下的考核阶梯,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导向机制,杜绝侥幸过关思维,引导干部树立重实干、求实效的政绩观,提升担当作为精气神。
压实工作责任,跳出“人情化”怪圈。考核工作不是年底“老友会面”交流感情,不能在觥筹交错中判分数高低,也不能让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们吃亏寒心。要加强考核队伍建设,通过广泛物色、优中选优方式,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干净敢担当作为选拔的首要原则,从入口上把好考核队伍素质关;要根据考核单位负责领域、工作特点,适当引入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确保考核内容的权威性、实效性。要建立考核反馈机制,探索建立“考核后评估”制度,着力破解“谁来监督考核者本身”这一难题,让被考核单位申诉有门,营造公道正派打分、风清气正考核的良好氛围。
(涟水县委组织部刘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