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看似平淡无奇、食之无味,但细细咀嚼却可尝出百种滋味。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年轻干部应发扬“嚼菜根”精神,愿尝基层之味、甘守清贫之志、多经历练之苦,方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重任。
敢于“嚼菜根”,在扎根一线中沉淀心态。“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树苗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青年只有放低姿态才能进步成长。敢于“嚼菜根”,意味着要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恒心和毅力。一线历练鲜有一帆风顺,得到认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少年轻干部初到基层,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活力缺定力,难以找准“向下扎根”的有效方法、摆正“嚼得菜根”的沉稳姿态。“伏久者,飞必高。”多一些摔打,就多一份收获;多一些历练,就多一笔财富。应克服“只想干大事、不想干琐事”的浮躁心态,扑下身、沉下心,多付出、多墩苗,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工作中,特别是敢于到困难最大、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历练,用敢“嚼菜根”的心态涉险滩、闯难关,经风雨、长才干。
善于“嚼菜根”,在深入群众中寻觅答案。善于“嚼菜根”,意味着只有“嚼”之有法,才能“嚼”之有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传家宝。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基层是最好的学校,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只有常读群众这本“无字之书”,坚持脚步向下,常怀“空杯”心态,“扎”到基层深处、“沉”到群众中间,杜绝“打卡式”调研、不当“断线的风筝”,不把基层当作“秀场”,不把驻村当作“儿戏”,才能在田间地头找到民生改善“最优解”,答好改革创新“必答题”,用科学的方法把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不断提升处理问题、协调各方的能力水平,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中行稳致远。
乐于“嚼菜根”,在甘于奉献中涵养情怀。敢做是勇气、善做是能力、乐做是情怀。有情怀才会想干事、有情怀才会有激情。乐于“嚼菜根”意味着心怀“无我”的赤诚,秉持“不负”的信念,在守得清苦中品得“菜根”之甘甜。古往今来,从于谦“大节还须咬菜根”的高尚情操,到肖华“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铮铮铁骨,这些大公无私的情怀深深融入我们血脉之中,在岁月传递中历久弥新、从未断绝。奔跑在新时代征程上,年轻干部需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俯下身子,在甘于奉献、乐于奉献中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练就为民解忧的“满分”本领、打磨干事创业的“归零”状态,以“愿以寸心寄华夏”的“最美模样”,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盱眙县委组织部唐皓钰,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