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上海干部“不粘人”,意思是说,既不谄媚地趋炎附势,也不拼命地巴结示好,而是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应如此,把全部心思放到干事创业上,燃烧火热的激情,挥洒辛勤的汗水,成就辉煌的事业。
干部会“粘人”不是本事,会“粘事”才能干成事。“时代楷模”张富清将赫赫战功悄然封存,60多年扎根山区为民造福,默默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敦煌女儿”樊锦诗放弃城市优厚的生活,在黄沙飞扬、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条件下扎根大漠50载,开创了莫高窟保护与研究的基业,为世人揭开敦煌神秘的面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终其一生的梦想和追求,即使名满天下,仍以一介农夫之姿在稻田专心研究……他们时刻把眼光盯在事业上,把心思花在工作上,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坦荡无私、光明磊落,就是“粘事不粘人”的典型榜样。
“粘事不粘人”干部工作起来任劳任怨、相处起来如沐春风,他们会做事,但不会“来事”,一心努力干事,只为最终成事。事实证明,“粘事不粘人”干部多的地方,大多政治生态好,干事创业效率高。但当下,也有一些“粘人不黏事”的干部,他们琢磨人而不是琢磨事,有的一昧迎合领导、贴近上级,眼睛向上而不是目光向下;有的想方设法抄近路、走捷径,挤破头皮托关系、找门路;有的热衷于搞圈子文化、山头主义,拉拉扯扯、吃吃喝喝。仔细品味,他们身上缺少的正是“粘事”干部“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决心、“板凳甘做十年冷”的耐心。如果党员干部只知粘人而不粘事,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如果任“粘人不粘事”之风蔓延,而且形成气候,就会败坏整个风气,甚至在政治生活中形成严重的“雾霾天”。
“粘事不粘人”的背后,是党性、是情怀、也是操守,要坚持不找关系、不打招呼,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默默学习与实践,做到开展工作依制度而不靠人情,处理问题凭本领而不靠关系。学会把嘴上功夫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到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秉持“愚公移山”的毅力,立足自身岗位,勇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关注群众身边的“小事”,把小事办好,把好事办牢,用人民的“满意度”来检验实事的“完成度”。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多一些“无声的联系”,少一些“无谓的交际”,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矛盾面前不回避。长此以往,定能在干事创业中收获累累硕果。
(宿迁市委组织部陈鹏,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