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打造小城聚才独特“卖点”
发布时间:2022-03-0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区域竞争实质上是人才资源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江苏靖江立足实情、扬长避短,坚持走好差异化人才发展之路,逐步突破制约县域城市人才发展的瓶颈,打造小城市聚才留才的独特“卖点”,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涵养最优生态吸引人才。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人才生态的竞争。靖江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几何中心,既得沪苏锡常产业溢出之利,也深受其人才虹吸之苦。小城市要想打破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构建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是关键。要紧扣发展需求、人才需要,不断迭代优化人才工作路径,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激活市场“无形之手”,着力提升人才集聚度和城市吸引力。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力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设立专岗专职“人才秘书”,加强人才工作高质量考核,全面构建人才治理新体系。要创新优化人才政策,聚焦产业紧缺人才、城市功能人才、优秀青年人才3类对象,大幅提高补贴标准、全面放宽准入条件,推出人才条件、市场“双轨”评价办法,赋予行业专家、重点企业人才举荐权,打破教育、卫生人才编制管理、招聘限制等条件束缚,以改革红利释放聚才活力。要升级聚才载体,瞄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组建驻外招商引才分局,支持本土企业“飞地”引才,围绕产业需求打造光电研究中心、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市级平台,依托龙头企业打造木材产业研究院、智能重装产业园等专业平台,持续释放载体聚才“磁场效应”。

  打造特色产业支持人才。产业和人才互相成就,人才聚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人才旺。县级城市往往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单一,集聚人才的吸引力、竞争力不强。打造成熟的产业生态链,是推动人才安心扎根、干事创业的战略之举。靖江立足本地特色,集聚优势产业集群,对标一流城市构建新兴产业高地。打造创新驱动龙头,推动政策、资金向开发区倾斜,共建上海—靖江临港科技离岸创新中心,对新招引重大项目附着人才提供“一事一议”优惠,全力支持开发区打造产才融合“特区”。推动创新型人才集聚,聚焦大飞机、大健康等产业链,引导招商引才分局、科技镇长团,借力靖江籍高校院所教授专家人脉资源,开展院校专家月月行、召开招商引才双月推介会、举行产业人才季度峰会,为产业迈向高端添薪加“才”。编制产才需求地图,围绕航空制造、新材料、大健康、智能重装等领域重大产业链,绘制全景“图谱”,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为产业引才提供精准导航。

  优化贴心服务留住人才。小城市在区位条件、城市功能、发展机遇上“先天不足”,只有在改善人才服务上下功夫,才能积蓄人才集聚的后发力量。靖江从人才工作生活各个环节入手,将“人才管理”转变为“人才服务”,将“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公共服务突出标准化、提升便捷性,个性服务体现精准化、提升获得感,坚持把人才牵挂的“关键小事”办成“头等大事”,既有大手笔、大气魄,也有小温暖、小幸福。做强“门户级”人才地标,抢抓市金融中心、科创园黄金区位,规划建设“人才客厅”,投建“惠蓝居”蓝领公寓,改造提升周边商业网点,丰富科教文卫公共服务,让人才既安居又乐业。优化一键式人才服务,开展人才服务数字化变革,升级“码上服务”体验,上线补贴兑现、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代办业务,上新“配额制”“转让制”“贡献认定制”等审批权限,用便捷高效实现人才来靖留靖一马平川。深耕“金融+”人才创投,将人才创业项目纳入天使投资基金视野,撬动社会资本为项目种子期扶一把、初创期拉一把、成长期推一把,支持知名风投机构在靖设站,畅通“双创路演+专业评估+全程跟进”融资渠道,以投带引推动优质人才项目落地生根。

  (靖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