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领导干部言论:聚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发布时间:2022-03-1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梆,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江苏人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深入实施江苏人社部门新时代人才工作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人才评价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敢于攻坚、勇于突破,积极推动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奋力推进江苏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聚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聚焦“放得下”“接得好”,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怎样用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当务之急是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真授、授到位。“当务之急”就是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做的事,说明用人主体这个“需要”之迫切,事业发展这个“实际”之急需。江苏人社系统将坚持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落实和保障用人单位自主权。对用人单位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都由用人单位决定,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做到应放尽放、放活放好。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建立新型科研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探索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人才特区”,授权自主引才、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评价、自主定薪;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综合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权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试点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自主评聘人才。深入推进职称评价社会化改革,向具备条件的行业协(学)会、各类用人主体有序下放职称评审权,同时支持建设各具特色的民营企业人才人事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激励等方面给予集成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对用人单位接权和用权的指导服务。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制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职称评审风险防控指南以及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机构信用监管实施办法,在人才评价、评审、认定领域开展风险排查,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督途径,完善监督方式,对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力的用人单位进行问责,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坚持“信任、尊重、善待、包容”,积极为人才松绑。松绑的本质意义是解放人才,激发人才活力,真正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江苏人社系统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人才为本的工作机制,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释放智慧。在信任人才上下功夫。建立企业首席专家制度,设立江苏省企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实施卓越博士后资助计划,实行企业博士后设站“即时备案制”,重点支持产业附着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博士后项目。在尊重人才上下功夫。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支持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链主”企业整合高端人才实施技术攻关,赋予重点民营企业更多的人才举荐和项目推荐权,打破将社保缴纳地作为限制性条件,允许企业省外研发中心和分公司人才申报本省人才计划项目。建立健全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和宣传工作联动机制,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和人才工作经验。在善待人才上下功夫。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人才,让他们凝神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实施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鼓励事业单位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开展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充分给予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指导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向关键核心技术人才、高技术人才倾斜,尤其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在包容人才上下功夫。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建立健全“负面清单”制度,用“非禁即可”保障人才创新活力。会同编制部门建立事业编制人才“周转池”,为高能级人才载体建设、重大攻关项目实施,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支持高校编制内引进外籍人才,对长期聘用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外籍人才准予入编。

  突出破“四唯”、立“新标”,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是指挥棒、风向标,评价指向哪里,人才就会朝哪个方面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江苏人社系统将坚持敢立敢破、破立并举,制定出台全面纠治职称评价“四唯”问题政策举措,加快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方式,真正让人才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优化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聚力选拔培养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优化实施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制度,加大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入选比例。实施国家和省重大专项人员调配支持计划,服务“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善评价标准。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创新建立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职称制度,实施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知识更新培训,开展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揭榜挂帅”,每年培养产生1000名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打通高技能人才成长为卓越工程师的职业发展通道,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改革落地见效,实施“江苏工匠”培育工程,试点评聘特级技师。完善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和职业标准开发机制,动态发布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建立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形成一批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成果。落实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破解基层引才留才难题。改革评价方式。积极推行贯通认定、“一评多用”、集成支持,进一步简化评审认定程序。适应经济开放发展需要和人才国际化需求,制定发布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目录,实施清单管理。探索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揭掉人才评价的“永久牌”标签,推行聘期评价、长周期考核、契约化管理。建立健全评审专家信用记录,着力营造风清气正评审环境,使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