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2-06-2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组织部门必须强化政治责任,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以更大力度推动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为事业长远发展不断注入蓬勃生机活力。


  以战略眼光发现储备年轻干部。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树立战略眼光,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建立持续发现、动态补充的源头储备机制,以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筑牢事业发展的长久之基。坚持规划先行与整体布局相统一,着眼今后五年、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全面分析队伍现状,绘制年轻干部配备警示图、需求规划图,统筹“燃眉之急”与“长远之需”,分阶段多层次把握选配目标、配备重点和人选来源,推动形成交替有序、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坚持多维考察与一线识别相融合,突出政治标准,注重近距离了解,定期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单位推荐、实地考察、综合比选等方式,打破层级限制,直接掌握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人选。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结合,精准招录紧缺专业公务员,深入推进“名校优生”计划,综合运用选调、调任、遴选等方式畅通交流通道,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现储备,以下一层级储备充足的“量”,保证上一层级选拔使用的“质”。


  以系统思维跟踪培养年轻干部。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干部培养要有足够时间,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不是一时之策,需下长远之功,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建立持续关注、接续培养的工作机制,让更多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大风大浪去“中流击水”、在火热实践中“淬炼成金”。坚持把筑牢政治忠诚作为首要任务,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将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贯穿培养工作全过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各级党校、干部学院接受系统的党性锤炼,推动年轻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把提升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素养作为重中之重,紧扣经济金融、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工作领域以及应急处突、风险防范等重要方面,开展高质量全覆盖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推动年轻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实践一线作为最好课堂,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深入实施挂职锻炼“双百计划”,常态化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登高望远,到基层一线摸爬滚打,到发达地区求取真经,推动年轻干部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增强斗争精神、练就高强本领。


  以鲜明导向选拔使用年轻干部。使用是对年轻干部的最好培养,压担子是对年轻干部的最好鉴别。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必须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事业为上,突出实绩实效,建立综合研判、及时使用的常态选配机制,做到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才。下活“一盘棋”,坚持在干部工作全局中推进年轻干部工作,把落实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与干部日常调整有机结合,综合采取制定选配指导性计划、建立专项预审制度、纳入综合考核等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刚性配备,推动年轻干部选拔使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架好“成才梯”,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思想观念的束缚,严格标准条件,坚持好中选优,对经过实践考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及时大胆使用,对在吃劲岗位墩得实、面对矛盾敢担当、破解难题有办法的,及时放到关键岗位重点历练,特别优秀的放到党政正职岗位进行完整周期历练,让真正优秀者在“黄金期”发出“金子”的光芒。科学“后评价”,加强对新提拔、新进班子年轻干部选配后的跟踪了解,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对适岗性不强、工作不在状态、大战大考中表现不合格的及时调整,做到能上能下、优进绌退,始终保持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以严实举措管理监督年轻干部。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绝不能选了任了就放之不管。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必须落实从严从实要求,建立健全抓早抓小、系统完备的管理监督机制,以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助力年轻干部成长“舒枝展叶”。跟踪管理“不断线”,择优选配成长导师与年轻干部进行结对帮带,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注重以“四不两直”方式近距离、经常性考察了解年轻干部,实行“季度谈体会、半年晒成果、年度考实绩”动态管理,做到管在经常、融入平常,既看一时、更看一贯。监督预防“治未病”,构建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单位党组织三方共管的工作机制,实施年轻干部政治体检,构建来信来访、12380举报电话、调研走访和审计督察“四位一体”监督平台,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梳理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建立分类预警数据库,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教育、早提醒、早纠正。紧扣关键“常扯袖”,建立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与年轻干部联系制度,在年轻干部职务变动、表彰奖励、考核考察、思想波动、群众反映、重大挫折等关键节点开展谈心谈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培养措施。越是重点培养的,越要重点管理,越是有培养潜力的,越要严格要求,引导和推动年轻干部以清醒的状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以奋进的姿态干事创业、行稳致远。


  (淮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