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破窗效应”,即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这个现象在一些受到过处分的干部身上也有体现。有的干部初次犯错属于“一时糊涂”,但是如果没有深刻反思和有效管控,这个干部在之后的工作中就可能“频频失误”,屡错不止。只有及时修补缺口、堵塞漏洞,才能防止干部一错再错。
处分干部既是给当事人“拎耳朵”,令他们及时悬崖勒马,也是为其他人敲响警钟。对犯错干部进行处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干部在“跌了一跤”“栽了跟头”之后,若没有得到相应的关心疏导,很容易出现思想上“跑偏”、行动上“变样”的情况。一些干部在受到处分之后,不能正确看待和认识问题,有的干部思想上背包袱、心理上有疙瘩,放任自流、得过且过;有的干部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把“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奉为信条;甚至还有少数干部不思悔改、连踩红线,不断滑向堕落的深渊。由此可见,“一处了之”既容易让干部“走弯路”,也不利于整个干部队伍建设。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部受了处分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做好受处分后的跟进管理,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期,重新回归正轨。要深入分析受处分原因,帮助干部正确认识所犯错误,消除其委屈心理、侥幸心态。要分类教育引导,对于经验不足的干部,帮助其总结教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对于思想上存在偏差的干部,强化党性教育,助其增强自身修养;对于仍然心存侥幸的干部,加大教育频度和监管力度,让其思想上受洗礼、行动上受约束。要强化鼓励激励,对于认错态度好、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干部,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助其拍掉“泥巴”、抚平“伤疤”、重塑信心;对于工作实效好、群众认可的干部,大胆压担子、给位子,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温暖,扬帆起航再出发。
(泗阳县委组织部鲍艳侠,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