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之路
发布时间:2022-12-0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实现有效治理,必须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治理各环节、全过程。今年以来,南京市江宁区以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为契机,突出党建引领主线,以“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赋能增效,以“红色网格”“红色点位”“红色物业”“红色帮手”凝聚力量,构建“一条主线、三化驱动、四红聚力”的“134”新模式,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保障。

  下沉治理重心。实现乡村善治,关键一条就是要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发挥党组织在治理中统筹统揽的作用,让基层拥有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资源和能力,夯实乡村善治的基础。织密组织网络。把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前提,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向社会治理网格、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社会养老机构等领域有效覆盖,将党建触角延伸到乡村治理各个角落。打造“红色点位”。在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中,全域打造基层治理点位站、网格党群微工作站,推行“一站点一支部”,创新推动阵地建设重心从社区(村)层面向住宅小区、网格延伸。建强治理队伍。突出专业化要求,成立南京市首家、江苏省区县第一家人才集团,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城乡治理人才统一管理,通过规范系统工资体系,加大政治激励力度,有效提振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精气神。整合治理资源。依托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创新推动“三进两定一融合”网格党建工作法,就近吸纳党员、楼栋长、物业服务企业员工、乡贤和“五老”人员参与治理工作,同时创设网格楼盘表,推动“网格以房管人、地图人房关联”,为开展乡村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有针对性地集中民生服务、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服务功能,形成“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聚人气、聚人心”的良好效果。从统领工作方向到统揽各类组织,再到统筹各种资源,党的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广大基层党组织成为领导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创新治理手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治理效能的提升、治理能力的提高、治理路径的探索。要充分运用改革创新的智慧和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推动乡村治理向纵深发展。以品牌创建推动“精准施策”。推进“一村一品、一社一特”党建品牌创建,推动社区(村)党组织找难点、查痛点、疏堵点,主动创设新载体、提炼新经验,示范带动全区乡村治理效能整体提升。以一网统管强化“数据赋能”。成立区级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和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推行治理数据“一网统管”,依托区—街—社区(村)—网格四级协同指挥体系,用好用活“我的江宁”APP、“江小格”网格云服务平台等智慧服务载体,强化数字治理的信息归集、数据赋能、融合感知、趋势研判、指挥调度等能力,提升“发现即处、全程闭环”的治理水平。以党建联建引领“共治共享”。打造区域党建“共建圈”、“两新”力量“共治圈”、党建群建“共享圈”,有序引导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志愿者队伍、基层群众等参与到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来,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党建联建,以项目联建、产业带动助推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区社区(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占南京市三分之一,村均稳定性年收入超过360万元;实施以党建带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特色项目等快速发展的“共同富裕示范工程”,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202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4万元。

  畅通治理服务。乡村治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群众,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切围着群众想、围着群众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扣群众需求抓治理优服务,畅通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循环脉络”,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一线,真正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深化群众需求“一线对接”。打造“宁帮手”体系,建立“社区帮手”“网格帮手”“群众帮手”三支队伍,联动党员中心户、楼栋长等基层治理力量,结合“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集中走访活动,开发集中走访APP,及时掌握和分析集中走访中的群众诉求、意见建议等情况,推动“问需于民”更加高效。推动群众需求“一线解决”。把“红色物业”作为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提升行动,在区级层面推动建立物业行业党委,在社区(村)建立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推动党建工作深度嵌入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打造服务群众“红客厅”“红管家”,探索物业服务“吹哨报到”制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跟进群众诉求“一哨到底”。健全“园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专门设置“群众诉求哨”,利用网格巡查等方式主动收集群众诉求,对于重点难点问题,采取社区整理上报—园街启动吹哨—部门报到处置—结果限时反馈的闭环解决模式,推动“先解决问题再说”。

  (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