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贡献组工力量
发布时间:2023-02-0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将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奋进姿态全力提升组织工作质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组织优势、展现组织作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贡献组工力量。


  坚持识准人、用对人,为古城保护更新锻造骨干力量。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可堪重任的干部识别出、培养好、用起来。突出精准识人,构建立体化干部考察机制,细化政治素养考察维度,深入推进日常考察,注重在古城保护、疫情防控、项目攻坚等工作一线识别干部。抓好后继有人,实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五年行动计划,打造“90后”优秀年轻干部库、“95后”年轻干部储备库,启动“新舸奋楫”新录用公务员培养工程,综合运用基层压担历练、市区双向培养、跨区跟班学习等育苗途径。坚持科学用人,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及时使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具备发展潜力的干部,全面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深化严管厚爱,落实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作体系,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果断调整。完善综合考核争先进位、奖优罚劣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坚持抓基层、强基础,为古城保护更新筑牢战斗堡垒。基层党建强起来,基层治理才更得力,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织密组织体系,纵深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建立小区(街巷、院落)共治党组织,使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实施社区“先锋力指数”评价,推动社区党组织固底板、补短板。建强一线队伍,大力实施社区书记“雁阵工程”,打造递进式培养链条,积极培育选树新时代新典型。抓实新就业群体党建,推进“海棠聚力·融‘新’共治工程”,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深化“行动支部”工作法,凝聚海棠先锋、红色物业、在职党员,充实基层自治力量。完善服务功能,构建“千朵海棠·花开姑苏”党建服务体系,集成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因地制宜建设“红韵系列”微阵地,推动服务送到家门口、问题解决在网格。围绕共治共建共享,打造区域党建平台,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资源力量下沉,聚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坚持聚人才、促发展,为古城保护更新强化智力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打造姑苏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强化优质人才引育,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聚焦古城保护更新重点任务、数字创意和高技术服务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等领域,搭建高层次专家人才交流平台,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壮大特色人才队伍,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特色文化人才的支持体系,着力加强政策扶持、服务保障,着力引育文艺骨干、传承能手、创意新锐、文化产业领军等特色人才,推动队伍规模、质量同步提升。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发挥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系统推进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全力打造平江文创人才SOHO,项目化、一体化建设数字创意产业园区、人才孵化基地、人才会客厅。加强区域统筹,完善住房、教育、医疗、商贸等配套资源,迭代升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广大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委员,苏州市姑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瑜,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