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城市竞逐的“必争之地”。建设“新能源之都”是常州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组织部门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忠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建设“新能源之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着眼关键点,抓出“红色引擎”新动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组织功能,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将资源融起来。大力实施“红盟聚力 先锋建功”行动,持续提升“红盟矩阵”联建深度,紧扣“新能源之都”建设和“95X”产业体系部署推进“红链工程”,全面整合激发红盟、红链集群的资源活力,更好发挥抓党建强产业促发展的质效。把队伍带起来。逐步提升新能源企业两新组织“双有”比例,加大在新能源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探索推广功能型党支部,以“党员示范岗”“红色车间”“红色班组”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服务动起来。高标准建成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在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高水平打造一批枢纽型“红色地标”,提供党员教育、协商议事、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全周期菜单化服务,不断提升“两带三圈”示范带建设实效。
着眼关键人,激发“敢为善闯”新动能。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真正以组织担当推动干部担当。旗帜鲜明地“用”。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在社会治理、项目攻坚等一线检验识别干部。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紧扣“新能源之都”建设、“常州氢湾”建设等重点任务,持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提升干部助推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坚决果断地“调”。从建设“新能源之都”的需求侧着眼,把干部放到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吃劲岗位淬火历练。在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上下真功,尤其是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对工作不能胜任的果断调整。科学精准地“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和澄清正名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最大限度地为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卸下包袱、打消顾虑,增添干事创业的活力。
着眼关键事,厚植“产才融合”新优势。紧紧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全链条打造人才链,助推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聚焦“懂得”。制定出台与地方发展高度契合的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在新能源领域出台人才专项政策,集聚一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紧缺型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新能源铁军”。聚焦“舍得”。扭住大人才、大平台、大金融、大应用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结合“技术清单”探索开展“揭榜挂帅”“定向求才”,把资源集中向能破题的核心人才倾斜,打造具有武进特色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聚焦“等得”。始终保有“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宽容信任,迭代更新“不怕花得多、就怕花不掉”的政策激励,高效提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暖心服务,让武进成为天下英才追梦、筑梦、圆梦的热土。
(常州市武进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赵天晟,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