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绘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3-03-1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基础。迈上新征程,必须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突出党建引领,聚焦短板弱项,以强大组织力绘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铆定党建引领“圆心”,锻造坚强战斗堡垒。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关键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立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全面推行“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科学厘清村(社区)权责范围和职能界限,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个单位、楼栋和家庭,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持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根据区域特点、人口密度、产业行业等实际情况,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治理新阶层、新空间延伸拓展,实现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商圈楼宇等各领域党组织应建尽建,让基层治理有形有效、有根有魂。


  拓宽参与协同“半径”,凝聚多元共治力量。攥指成拳,合力致远。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唯有在凝心聚力中将“我”变成“我们”,方能不断筑牢基层治理共同体。壮大基层治理“主力军”,整合优势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既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也积极调动驻地单位、公益组织、企业高校等参与基层治理,推动机关干部、退休党员、新就业群体进小区、入网格,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会办重难点问题,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寻求群众利益“公约数”,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为代表的民主决策实践,多听百姓“好声音”、善用群众“金点子”,激活更多“智慧因子”参与基层治理。


  描实体系机制“圆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基层治理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大、头绪繁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治理体系”转化为“体系治理”。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优化完善联席会商制度,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业委会、物业管理企业等主体协商作用,共同解决辖区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项。探索放权赋能机制,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等职能力量,下放村(社区)“一站式”办结事项,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完善“全科受理、全能服务”工作体系,创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行“群众点单、党组织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推动镇街、村(社区)党组织建立讲问题、提建议、办实事“三项清单”,打造高效协同的治理大格局。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刘鑫,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