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部门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力点落脚点放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上,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推动党建工作成效更好地转化为惠民生、暖民心的实效。
蓄势赋能,筑牢富民根基。持续把选优育强村级带头人队伍作为关键抓手,实施“头雁领航、培训提能、激励增效”三项工程,分类分批开展学历提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出台激励干事创业若干措施,激发担当作为新动能。探索“产业驱动、帮扶带动、园区撬动”特色化发展路径,因地制宜组建共富党建联盟,实现抱团发展、整体联动。以“组织联建强基础、能人联手强队伍、产业联兴强效益”为抓手,开展强村带弱村行动,鼓励村级组织整合分散劳动力,成立环保管家、建筑施工队、人力资源公司等,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实现村级组织、企业、群众多赢效果。开展“资金帮促、政银聚合、国企助力”三项行动,完善升级党建引领富民兴村20条配套扶持政策,营造全面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共建共享,解锁善治密码。积极构建群众参与平台,优化“一委三会”工作法,完善村(社区)群众议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建立百姓议事厅,推广“联户长”巷管家等有效做法,推行“群众点单-志愿服务-积分考核”模式,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海西夜话”活动,聚焦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民生政策等内容,讲述工作进度、回答群众疑惑、征集群众意见、共谋发展良策。创新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三官巡村”“四长治社”治理模式,依托“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小程序,让群众随时查看村级事务落实情况。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成立“银色督查团”,既发挥社区干部、居民联络员作用,又履行社区干部作风监督员职责,切实增强监督质效。
用心用情,奏响服务乐章。深化党群服务中心“15分钟党建惠民服务圈”建设,推动党建活动、文明实践、文化医疗、养老托育等向党群阵地集聚,制定服务便民、文化润民、科普惠民等项目清单,推行“一站式服务”,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探索建立“红利惠民”机制,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劲的村从经营性净收益中设立“助学金”“帮困金”“爱老金”等关爱基金,形成互帮友爱浓厚乡风。深化“一挂三联”进基层“一强三带”促振兴活动,推动机关干部俯下身子、沉到一线,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行“党建+社会救助”“党建+养老服务”新模式,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兜底能力建设,精心服务特殊困难群体,加快推进村级老年食堂、惠民水站等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民生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
(灌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龙生波,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