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
发布时间:2023-04-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走好产才融合之路,夯实人才这一发展基础,用好人才这一关键变量,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过程信任尊重关爱人才,不断塑造人才竞争新优势,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系统思维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优化理念、拓宽视野、主动出击,大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的引才聚才战略。立足产业发展科学谋才。聚焦优势产业集群,深入研判各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精心编制产才地图、制定供需清单,更大力度、更高频次开展专题人才对接,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加快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互相支撑、融合发展的新路。聚焦项目牵引精准引才。围绕“高精尖缺”领域和“卡脖子”难题,深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省“双创计划”等重点人才项目,全面推广“揭榜挂帅”“赛场选马”等攻关模式,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人才科技专员、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四支队伍”作用,招引一批既“通天线”又“接地气”的科创领军人才。借力活动声势高效聚才。以招引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创设“人才夜市”“青创训练营”等载体,深入开展技艺比拼、路演沙龙、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打通校企引才专线,牵手高校院所与域内企业共建人才攻关联合体,倾力打造既有地区特色又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招引品牌。


  以长远眼光搭建人才发展“新赛道”。引进人才是前提,管好用活人才是关键。要让更多人才智力成果充分涌流、为我所用,必须树牢战略思维,强化顶层设计,为各类人才铺设“有光明前途”的发展赛道。提优能力,让人才强“立身之技”。以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为出发点,构建靶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式、定向式职业培训,探索企业学院、云上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持续强存量、扩增量,着力培养一批有梦想、精业务、会创新、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建优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聚焦人才创业初期、中期迫切需求,打造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孵化飞地等新型科创平台,构建“众创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资本等要素有效对接,让各类人才创新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做优机制,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持续推进“唯帽子”问题治理,完善非共识性人才认定方法,探索实施人才项目“配额制”、人才申报“举荐制”,建立健全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和以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


  以全局视野塑造人才成长“好生态”。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要各类人才从“抢过来”到“抢着来”,就必须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出台一批彰显城市态度的人才政策、打造一批代表城市硬度的人才地标、培育一批传递城市温度的服务品牌。栽好政策“梧桐树”。开展“人才政策落实攻坚年”行动,完善人才引荐奖励、人才来靖补贴、人才金融服务等实施办法,有针对性地“打补丁、破阻梗”,持续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和竞争力。建设人才“新地标”。实施人才安居“十百千计划”,系统布局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青年驿站”等活动阵地,精心筹建城市人才客厅、开发区工业邻里中心,全域打造特色鲜明、业态各异的“窗口式”人才地标。打响服务“金招牌”。探索市场化专业化人才服务模式,整合创业投资、管理咨询、政策解读等高端服务供给,丰富人才“投贷保”产品,深化人才服务云上空间建设,开发上线“人才码”,不断便捷用“码”流程、丰富用“码”场景,实现项目申报、医疗教育等人才服务“一码集成”“一键上云”。


  (靖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鹏建,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