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自觉把组织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棋局中审视。组织部门必须心怀“国之大者”,融入大局大势,深耕主责主业,在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配班子、强队伍聚人才上谋思路、建机制、抓落实,以组织工作“一子落”带动发展全局“满盘活”。
锻造一往无前“过河卒”。事业发展,关键在干部。坚持把选贤任能作为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健全完善精准科学的选育管用机制,着力打造一支能征善战、敢打必胜的“精兵劲旅”。选“敢为”之人。鲜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落细推动“干部敢为”16条措施,细化“六访”“五评”“三结合”“一研判”考察机制,加强政治表现纪实档案运用,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全面提升选拔任用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练“开路”之能。聚焦“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深入实施“一把手”提能工程、年轻干部“天天向上”培养计划,一月一主题举办“海陵大学堂”。推进专业部门、专业园区、专业领域攻坚能力提升“三大行动”,注重以练为战、实战实训,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护“攻坚”之勇。建立改革创新重大项目风险报备机制,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免责、减责。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推行“下”后干部分色管理,精准分析研判“下”后干部现实表现,畅通再“上”渠道。建立“部长接待日”制度,常态化开展干部“家访”,用足用好关爱干部专项资金,及时为困难干部送去组织关怀。
躬耕基层党建“责任田”。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示范”建设,抓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持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振兴样板”。推进组织工作助推乡村振兴9项措施,落实党建引领富民强村计划,推动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放大“全国红色村”试点建设成效,拓展延伸红色产业链条,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定制村干“逐梦计划”,加强积分制管理、阶梯式培养、多元化实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深化“融合治理”。巩固“绣花”工作法,推进党建网格与基层治理网格“双网融合”,做大做强“红色帮帮团”,用好网格服务驿站。持续开展“幸福党建来敲门”活动,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引导新就业群体、企业、社会组织等与社区精准对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放大“雁阵效应”。用好乡村振兴学院、书记大学堂等平台载体,举办区域化“学说做·擂台比武”活动,常态化开展述职评比,推动优秀村书记跨村调动。支持鼓励特级、高级两新党务工作者筹建个人工作室,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汇聚竞相奔腾“千里马”。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最大刚需、最强引擎,优化完善生态、计划、平台、服务“四位一体”人才发展新机制,以人才驱动实现科创联动,强化县域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聚焦重点专心“引”。落细落实“人才强市36条”,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在海安”“两院专家走进海安”系列活动。着眼新兴产业领域、优势产业领域,深化科技领军人才“双招双引”模式,积极搭建聚才载体和兴才通道,采取“本土+飞地”模式招引高层次人才。搭好平台精心“育”。举办知识分子“爱国·奋斗·奉献”培训班,加强政治引领。扎实推进“海安名家、名师、名医、名匠”等培养计划,抓好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立人才项目服务专员制度,推动专业园区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强化服务用心“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科创人才项目全生命周期孵化培育体系,为人才提供全链条要素保障。用好“海安英才天使投资基金”,拓展人才学会、青年人才驿站服务功能,落实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专属服务,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一流环境。
(海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钱旭东,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