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强调,“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抓好农村年轻干部培养,让更多爱农兴农、敢为善为的优秀青年成为后备力量,既是关乎农业强国建设的“大事要事”,也是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的“实事细事”。
人才济济当选“柱石之士”。乡村振兴“热度”持续升温,政策方针“甘露”频繁降临,要善用“天时地利”机遇求“人和”,让德才兼备、品学双馨的年轻力量不断从村野乡间冒出来。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等界限,注重从大学生、退役军人、青年职业农民等重点群体中选拔基层干部,以多元化干部结构攻克多样化发展难题。加大与涉农院校合作力度,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持续深化“订单式人才”“定制式村干”培养计划,动态储备一批有潜力、懂乡音、知社情、接地气的可用之才,让田间地头成为项目落地、技术转化的实践场。
大浪滔滔需展“踔绝之能”。鸿鹄振翅方可翱翔于浩浩苍穹,骐骥扬蹄而能驰骋于混混坤舆。年轻干部只有“羽翼”更丰满、“步伐”更矫健,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子、撑起一片新天地。实施农村年轻干部“丰羽”计划,灵活采取小班化、专题型、拉练式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以勤学习“妙法良方”,解村落间“疑难杂症”。注重发挥好“百名示范”“千名领先”等先进典型带动作用,采取师徒结对、挂钩联系、定点选派等方式,在日常指导传帮带中帮助年轻干部提升解难题本领、积蓄善服务力量。
征途漫漫必谋“长远之计”。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万千农村群众勾画的美好愿景。让“愿景”成为“风景”,关键在人,只有持续关心关爱年轻后备力量,激励其用心谋事、精心干事、专心成事,才能变“空中楼阁”为“碧瓦朱檐”。突出实干导向,加大优秀基层干部选树培育和评比表彰力度,编制、职务和职级职数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用好容错减责免责机制,对因担当作为、创新探索出现偏差失误的基层干部,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为其撑腰鼓劲、呐喊助威。
(常熟市董浜镇蒋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