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 激发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3-05-1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组织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建组织夯基础、育人才添动力、兴产业强引擎,全力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组织振兴强村,筑牢基层“硬堡垒”。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组织体系建起来。坚持抓乡促村,建立完善“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推动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不断拧紧知责明责、履责尽责、考责问责的党建责任链条。支部建设实起来。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成立产业振兴攻坚支部、村企联合富民支部等功能型党支部,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以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为抓手,定期体检,排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三张清单”,推行党支部分类定级、星级管理、达标创优。评星定级赛起来。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开展村党组织“评星定级”,按照一定比例,为村(社区)逐个“画像”,结果与村干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挂钩,后进村直接列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五星级、四星级村书记发放奖励,让村党组织书记有干劲、有盼头。


  人才振兴兴村,激活发展“源动力”。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乡村振兴离不开干部人才建设。建强队伍“领头雁”。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分级准入、梯次晋升、精准培育、差异激励、动态管理机制,定期举办村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实施“返乡兴村千人计划”,形成头雁领航、雏雁成长、群雁齐翔的生动局面。锻造党员“先锋队”。推广党员积分管理、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做法,设置党员生态宜居岗、乡风文明岗、强村富民岗等先锋岗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让群众时刻感到“党员就在身边”。培育人才“生力军”。深入实施人才兴村集聚计划,建立健全民间技艺、能工巧匠、农业生产等六类乡土人才库,推动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推行农村人才“双培养”机制,把致富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产业振兴富村,打造增收“强引擎”。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要把强村富民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强化支部引领。持续深化支书领头调结构、支部领办合作社“双领”富民工程,开展“支部擂台赛项目”强村行动,分层分类,县乡联动开展村书记“擂台比武”,总结推广抱团发展、村企联建、资源盘活等多种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强村新路子,殷实村集体家底子。发挥党员带头。党员带好头,群众才有劲头。开展党员带头富带领富“双带”行动,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效益好、示范带动性强的富民项目,有致富能力的党员结对帮带群众,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聚焦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好家风带民风促社风。经常组织民生直通车、群众吐槽会、党群面对面等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泗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王莉,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