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 党建引领绘就社区治理“幸福图景”
发布时间:2023-06-1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作为一件大事抓实抓牢,推动组织触角扎根、资源力量整合、规范制度健全、服务质效提升,让民生幸福的成色更足。


  建强组织体系,在筑牢堡垒中提升基层组织力。筑牢基层治理一线堡垒,关键在于推动党的“神经末梢”与社区治理有机衔接、融合发力。纵向建强治理主轴。在“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基础上,建立党员先锋团、队、组志愿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精准下沉社区治理一线。横向集成治理力量。发挥社区“大党委”聚合作用,连接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领域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第一书记、新就业群体等力量,推动多元力量由“简单叠加”向“互通共融”转变,形成社区治理强大合力。压实压紧工作责任。以“清单化督导、立体化考核、多元化激励”为重要抓手,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跟进监督,探索先锋指数、星级评定、积分考评等鼓励激励机制,完善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调度通报、动态管理、跟踪问效等制度,让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真正落到实处。


  锻造治理队伍,在培优育强中提升社区服务力。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必须充分激发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以点带面”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格局。推动社区工作者能力提档。实施全员轮训,将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书记后备干部、网格员等全部纳入轮训范畴;突出主职轮训,全年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小巷“治”慧论坛,持续提升头雁领航能力;开展专职轮训,针对党务工作者、全科社工等举办专题培训班,靶向发力提升社区干部培育质效。推动社会组织功能提质。将社会组织的服务、专业、人才转化为社区治理的优势资源,提升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覆盖率,发动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力量,有效融入社区治理,共同画好社区治理“同心圆”。推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提效。凝聚党员、志愿者、驻区单位等多元力量,建立理论宣讲、健康服务、生活共享等平台,做实日常服务、做优集中服务、做精专业服务、做强应急服务,形成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整体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局面。


  抓实管理机制,在规范长效中提升制度保障力。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制度,是确保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建立统筹推进机制。促进机构改革“一盘棋”统筹、服务事项“一张网”联动、重点工作“一体化”推进,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实现40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进入平台公示,139项政务办理事项不见面审批。建立清单推进机制。绘制党建年度重点工作路线图,从严落实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党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撬动解决一批社区治理“老大难”问题,实现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双提升”。建立跟踪督查机制。建立“周调度、月督导、季评估、年考核”工作机制,以实地检查访谈、现场反馈问题、动态跟踪整改推动工作落实,确保问题发现及时、整改有力有效。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进一步优化考核细则,建立“基础积分、正向加分、反向减分”评分体系,变党建“软指标”为“硬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优党建品牌,在创新创优中提升示范带动力。挖掘一批先进模范,评选一批典型案例,表彰一批治理先锋,总结提炼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品牌标杆”。全力做好“品牌攻略”。将党建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可塑性强、具有品牌发展潜质的党建典型确定为品牌培育项目,实时跟踪指导。深度拓展“品牌内涵”。定期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检查,找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的最佳结合点,搭建实践载体,不断丰富完善品牌内涵。联动放大“品牌效应”。开展“党员示范”专项行动,深化“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等做法,打响“一米阳光”党建工作品牌,评选一批“红色领头雁”“红鼓先锋”“红色物业”“红色网格”“双强支部”等,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为先锋、争创一流。


  (徐州市鼓楼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广启,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