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心中有民则行之愈明
发布时间:2023-07-03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闽江如玉,之江潮涌。纵观“千万工程”二十年的发展之路,一桩桩一件件,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一心为民的担当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心中有民,方能行之愈明。新时代党员干部当始终坚持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心中有民,工作才有底气,才有抓手。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千万工程”是为浙江广大农民作出的一项民生实事、民心实事,从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出发,高瞻远瞩擘画蓝图,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员干部谋事创业、有所作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心中有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强化公仆意识,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能把好事实事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做官唯民,做事唯实,全面深入群众,才能实实在在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要做到为民唯实,离不开实事求是地深入走访调研。刚到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同志用短短118天,跑遍了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调研,使得“千万工程”的想法逐渐成熟并落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党员干部办好民生实事,就要带着“深、实、细、准、效”五字箴言下基层,寻求“源头活水”,与民同心、与民共进,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出发,从群众最揪心最烦恼的难点痛点入手,多到现场看,多同群众谈,多办具体事。自觉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千万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就是因为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不仅要有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干部,就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直面改革发展中“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矢志不渝坚守为民初心,一以贯之书写为民答卷,坚定不移走好为民之路。


  (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