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以“敢”字破万难
发布时间:2023-07-04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看一个人的精神,不仅要看他在顺境时的状态,也要看他在逆境中的意志;看一个人的能力,不仅要看他在顺境基础上的表现,也要看他在困境中的作为。”勇于担当、敢于斗争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敢”字当先,在面对复杂矛盾时大胆闯、大胆试,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马克思说过,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从焦裕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再到廖俊波“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无数事例证明,发展后劲足、做出一番业绩的人,与他们经过基层的砥砺、艰苦的劳作、丰富的实践有着密切关系。广大党员干部当发扬敢拼敢闯的斗争精神、敢试敢创的首创精神,在吃劲的岗位上经历磨炼,在繁重事务中摸爬滚打,在攻坚克难的实践中锻造钢筋铁骨。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干事创业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就讲过:“现在我们的队伍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便不能够领导工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前进的道路上,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硬骨头”都等待我们去挑战、去攻克,必然需要练就“两把刷子”。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才能在惊涛骇浪里真刀真枪锤炼能力,在重大斗争实践中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


  十年砺剑,非一时之勇。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船到中流会出现“浪更急”的新风险,爬坡上山也会面临“路更陡”的新挑战,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破题解局中积小胜为大胜。特别是对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关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关键问题,拿出“滴水穿石”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志气,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一项一项推进、一桩一桩落实,争当越险越进、越难越强的坚定前行者。


  (宿迁市委组织部曹天白、沭阳县高墟镇人民政府赵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