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从“浦江经验”中解锁“善治密码”
发布时间:2023-07-20   来源:人民论坛网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把金华浦江作为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谱写了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浦江经验”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彰显人民至上理念,着力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基层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各种声音在这里交汇、多种矛盾在这里交织。“浦江经验”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既让领导干部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上”研究问题、交流心声,打通了基层治理的信息壁垒,又以主动担当的姿态拆除了干群之间无形的“心墙”。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入基层更“心”入基层,俯身倾耳听民意,躬身向下体民情,从群众“刺耳话”里找问题、“牢骚话”里找差距、“过头话”里找不足,真正将基层治理从“你我的事”变成“我们的事”。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发现问题只是走进“矛盾窝”,解决好问题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窝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道:“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为群众解难。既然群众有信访诉求,我们就应该千方百计去排忧,扑下身子去解决,切实履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浦江经验”变“公文转着办”为“就地马上办”、变“信访拐弯办”为“领导直接办”,让这个曾经年上访量超万件的县城变成社会矛盾及时化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动人心者,莫贵乎于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群众呼声当成“报到哨声”、群众小事当成“头等大事”,通过民呼我应、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实际行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倾诉“有人听”、难事“有人办”、期盼“有回响”。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在“浦江经验”20周年的重要节点,深入学习这个“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让我们更加自信于“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浦江经验”“一竿子插到底”的钻劲,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赢得群众信任、得到群众支持、凝聚群众力量,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南京市玄武区委组织部王欣然、市委组织部林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