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8-0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赋予我们“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重大任务。城中村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在治安管理、环境整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承压明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城中村治理新格局是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需要,是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要求,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必须聚焦党建引领、人民至上、齐抓共管、综合施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突出组织覆盖,筑牢基层“硬堡垒”。抓实抓好城中村治理,根本是要打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强党建引领,制定党建引领构建城中村治理新格局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高位推进,明确各地各部门责任要求和各项重点任务,持续强化党组织对城中村治理的统一领导。织密组织体系,深入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打造“城中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三级党建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城中村治理单元延伸,实现有形有效覆盖。优化工作机制,按照楼栋(村民小组)划分“海棠网格”,构建“村(社区)—城中村—海棠网格”三级工作矩阵,发挥党组织在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定期会商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加速融合,以扁平化工作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先锋聚能,锻造骨干力量,激活治理“源动力”。构建城中村治理新格局,关键在人,要不断培育壮大先锋力量,为城中村治理提供强力支撑。推动能力提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重点工作以学促干,以抓好基础党务、做实群众工作、加强自治管理为主要内容,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打造基层治理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力量整合,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先锋力量下沉一线,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选派年轻干部到城中村所在村(社区)挂职锻炼。持续汇聚工作合力,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志愿队三支队伍,为城中村治理注入更多动能。推动共治共享,实施“微光聚力”计划,依托楼栋长、网格员,配强城中村“海棠先锋”队伍,加快建设“海棠先锋”工作站,将党员教育、村民议事、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积极鼓励乡贤、老娘舅、热心人士、新就业群体,通过担任“安全监督员”“社情民意员”等方式参与城中村治理。


  齐抓共管,多方协同发力,优化工作“全链条”。城中村治理难度大、任务重,需要集聚各方资源要素,高质高效抓好推动落实。注重区域统筹,建立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城中村挂钩联系制度,统筹职能部门资源组建行动支部,对照城中村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重点攻坚项目,不断提升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属地责任,明确城中村所在乡镇(街道)在治理过程中承担主体责任,推动属地板块在充分结合辖区内城中村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人员构成、运行状况等基础上,一村一策细化制定实施方案,靶向发力提升城中村治理成效。积极对上链接,通过与市级机关、市属国企党建联建共建等形式,推动优势资源、技术有效导入,赋能城中村治理攻坚克难。


  健全机制,确保常态长效,绘好民生“新画卷”。城中村治理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必须答好的重大课题,需要常态长效推进,切实以治理成效增进民生福祉。强化跟踪督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职能部门、属地板块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强化调查研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城中村治理专题调查研究,掌握一线情况、倾听一线声音,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工作成效。强化考核激励,把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对表现优异、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集体和个人,优先推荐为评先评优对象,以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持续推进城中村治理取得新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苏州市吴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