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稳住农业基本盘,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各级党组织应为乡土人才搭好台铺好路,让乡土人才一心一意地扎根在基层、奉献在一线,为乡村振兴“造血蓄能”。
搭建提能培养“平台”,让人才有技可施。“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乡土人才唯有练就能干事的“宽肩膀”、干成事的“真本领”,才能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才华。因“才”施教育雏雁,针对乡村优秀青年,邀请本地特色行业、领域专家教授开设“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云端课堂”,“量身定制”培训计划,让青年人才肩上有担当、手上有绝活。德才兼备树“头雁”,聚焦特色产业打造、创新驱动需求,实施“领头雁”工程建设和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探索跟班学习、培训研修、挂职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的“第一冲锋手”。就地取“才”培群雁。积极开展创新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为乡土拔尖人才贴上“认证标签”。组织“身怀绝技”的乡土人才开展“组团式”帮扶和“结对式”帮带,变“一枝独秀”为“春色满园”。
提供施展拳脚“舞台”,让人才各展其能。“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就要做到人尽其用,为人才打造“双向奔赴”的用武之地。打造产才互促“强磁场”。围绕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企业,探索“政企校村”融合模式,搭建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园、乡土人才工作站、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让乡土人才经事历练、成事作为。给予干事创业“硬支撑”。打好政策组合拳,降低融资门槛、减免产业税收、提供容错保障,做深做细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为乡土人才的创业创新过程“开绿灯”,助力乡土人才“各显神通”。织好人岗相适“精微绣”。坚持以用为本,擦亮“火眼金睛”,根据人才做事风格、专业领域和技能特长,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等实际需求,合理“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夯实安心追梦“后台”,让人才后顾无忧。要让人才“既来之,则安之”,除了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还要在“留”字上下足功夫,形成良好环境,让人才的创造活力充分涌流。要投入真金白银,改善乡村发展条件,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差距、补足短板。倾注真情实意,定制个性化、跟踪式服务,了解掌握人才所思所想、所盼所需,竭尽可能为其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让人才服下“定心丸”。拿出真策实招,根据乡土人才所在领域分层分类建立评价标准,将工作实效实绩与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考评挂钩,对综合表现优异、助力发展明显的乡土人才加强政治吸纳,积极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让各类优秀人才专心投身基层、建设农村,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陈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