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始终拧紧正确政绩观这个“总开关”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干部政绩观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重大问题。今年总书记考察江苏期间,强调“以学促干”时,第一条就是“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这是对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强烈号召,我们必须牢记殷殷嘱托,以奋发有为、知重负重的精神状态,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坚持从政绩观中看政治观,当好对党忠诚的“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政绩观,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思想格局,考验的是党员干部能不能真正做到对组织忠诚、对事业热忱和对百姓负责。如果一个干部其身不正、其心不正,那政绩观就容易出现错位偏差,小则自身遭殃,大则贻害一方。干部只有始终坚持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的目标方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实践导向,正确处理好私名和公利、显功和潜绩、当下和长远的关系,一步一步把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做扎实,才能真正把正确政绩观践之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从政绩观中看事业观,当好干事创业的“追梦人”。衡量政绩观正不正确、有没有“跑偏”,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干部是不是真的创造出了实打实的真业绩、交出了响当当的“成绩单”。现实中,有的干部缺乏静气、耐心、定力,想着快出成绩、多出显绩,重视一时发展的“名利”,忽视长远发展的“内力”。树牢正确政绩观,最终要落到真抓实干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广大干部只有拿出愚公移山的志气,磨砺滴水穿石的毅力,拿出奋发有为的状态,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才能从容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问题,不断在新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坚持从政绩观中看价值观,当好为民造福的“带头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既是党员干部必须牢固坚守的原则底线,也是必须始终践行的从政信条。个别干部的政绩观之所以“偏了向”,大多是考虑自己多了一些,考虑群众少了一些,总想着如何给自己“造势”,而不是如何为百姓“造福”。以敬畏之心、负责之情投身工作,才能积极作为、破难进取。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平台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根弦应该时时绷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式是关乎亿万人民福祉的伟大事业,干部只有把正确政绩观融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之中,把书写的答卷让群众来阅卷,把创造的业绩让群众来评判,始终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才能真正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成效、新业绩、新荣光。


  (灌南县汤沟镇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