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用贯通”是这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要求。“学思用”是一个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整体,缺一不可,“学”是起点、是基础,“用”是落点、是目的,“思”是“学”和“用”的中间环节,发挥着桥梁作用,看似没有“学”的具体、也没有“用”的明显,容易被我们遗漏和忽视。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学”的成果和“用”的效果,就必须要把“思”这个中间环节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学而思才能真有所悟。朱熹有言,“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要想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把书本的理论变成自己的理解,必须要有思考、关键在于思考。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向纵深推进,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真正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离不开深入思考、反复揣摩和细心领会。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鲜明批评过“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的单纯的理论学习,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其然”,更应当在思考中深化感悟“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真正把规定的学习内容消化为自己的内心认同,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思而用才能真有所成。古人云,“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干工作、抓落实,牵动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一个小失误就会酿成大问题,不能“不假思索”,必须“深思熟虑”。现实中,有的地方“好心办坏事”“好经念歪了”,并不是党员干部不想干事、不愿干事,而是没用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思考,盲目上马、仓促推进、草草收场,最终变味走样,达不到预期效果。《中庸》指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有事先思考谋划的“反复”,才能避免事后推倒重来的“翻覆”。我们抓具体工作,既要看出发点好不好,还要看着力点准不准、落脚点对不对,把事情的方法路径、目标任务都想透彻、弄明白,才能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用而再思才能真有所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样是实践,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这里说的是要紧密结合实践进行思考,既不能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也不能拘泥于具体事务就事论事,而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由此及彼,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工作方法。焦裕禄同志提倡的“过电影”,就是在晚睡前把一天经历的事情、学习的著作“想一遍”,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启知成行的好效果。我们应当避免忙忙碌碌、机械做事的“事务主义”,经常沉下心来,反复思考工作,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力求打一仗就要进一步,真正做到“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扬州市委组织部 吴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