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人才培养“移大树”也要“育青苗”
发布时间:2023-10-19   来源:组织人事报   点击    

  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坚持“移大树”与“育青苗”并举,两者不可偏废。


  聚焦“高精尖”招大引强,是强化人才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特别是一些契合地方发展需要的领军人才,“移来大树”很有可能产生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支团队、带动一项产业的裂变效应。但是,“移大树”是有效之招,不是唯一一招,需要综合施策,不能以偏概全。如果只顾“移大树”,一则代价大、风险高,还面临容易流失的问题;二则有塔尖、无塔基,高层次人才可能陷入“无用武之地”的困境;三则只跟跑、不领跑,就放弃了科技成果转化初期的“最大红利”。因此,“移大树”不忘“育青苗”,才能构建完整的人才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高效的人才支撑。


  人才创新创造有其规律,人才自身成长也有其规律。人才引培归根结底要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做到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通过“揭榜挂帅”“竞争赛马”全力攻坚,通过“移大树”解决好发展的“顶梁柱”问题。对面广量大的基础人才,应把政治引领、政策扶持、关心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做精做细,提高政策的精准度,磨细服务的“颗粒度”,广育“青苗”、精育“青苗”,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不管是“移大树”,还是“育青苗”,创新的种子一旦播下,既要给足阳光雨露的关怀,也要给足成长成才的时间。人才引培是长期投资、长效投资,不能以一时的成功失败、短期的投入产出论英雄,需要用培育花开的决心、守护花开的细心、静待花开的恒心,让创新创造的“子弹”多飞一会。对特殊人才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更要有特殊政策、特殊对待,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引导科技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相信,只要用心培土,自会花开绚烂。


  (宿迁市委组织部 肖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