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加强党在基层的全面领导、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是我们必须答好的“政治答卷”。面对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组织形态和活动方式多元多变、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复杂多样等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统筹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精准做优群众服务,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完善“抓管带”体系,建强基层治理的“核心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基层大小事离不开街道、社区的组织领导,党的声音、党的任务都要靠基层党组织来传达、落实。加强基层治理,必须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统筹总体、协调各方的“主心骨”。推动党委抓好支部,强化街道“治理枢纽”建设,厘清职能职责、优化机构设置、理顺体制机制,选优配强街道领导班子,培育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推动支部管好党员,深化网格支部“五赋能”行动,把党的组织“根系”有机嵌入网格化治理体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创新组织活动载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支部“顶梁柱”和党员“主力军”作用。推动党员带好群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党员楼栋长”“三联建、三服务”等做法,推动每个社区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形成“党员先上、群众跟上”的良好氛围。
突出高品质服务,抓好群众参与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小区居民是基层治理中的“绝大多数”,必须将居民服务保障好、团结带领好。通过暖心服务拉近党心民心,将传统的管理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进而动员服务对象成为共治力量,巩固基层治理底板。让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坚持“适销对路”,突出“一老一幼”,用好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让物业服务更加高效。放大“百子红”示范效应,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全域推进老旧小区治理标准化体系,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让志愿服务更加贴心。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协调作用,培育生活服务、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壮大“党员志愿者+社会志愿者”队伍,精细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效地为居民排忧解难。
深化融合式共建,凝聚基层治理的“全域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许多基层治理问题,单靠社区“小马拉大车”难以解决,需要载体和平台支撑,需要各界“硬核补给”注入,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用好党建“黏合剂”。以组织融合为前提。将资源沿着区、街道、社区这条“主轴”向下传导,让更多的资源力量落到治理前沿。以资源融合为关键。完善区域化党建格局,让驻区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两新组织等在党建引领下都加入到城市基层治理中来,实现“同城共筑”。以信息融合为保障。加快“一网统管”“智慧物业”等平台建设,推动智慧电梯、智慧消防等多元应用场景落地,提升发现问题、风险预警、指挥调度等能力,为科学有效治理提供信息支撑。
(南京市玄武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施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