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始终高度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树立战略眼光、强化系统思维、增强底线意识,着力造就一支堪当重任、勇立潮头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创优“粹新领航”,蓄足源头活水,健全持续发现体系。“高标定位”严把政治关。健全年轻干部源头储备机制,坚持从入口抓起,前置政治素质考察,做好任前和日常政治体检,确保选的“苗子”政治过硬。“多维量化”抓好评判关。完善多渠道发现识别年轻干部机制,通过干部考察、常态调研、年度考核等多层次了解年轻干部情况,围绕学历层次、岗位实绩、考核排名等维度进行赋分“格次”,动态分级管理。“刚性预审”绷紧约束关。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结合,聚焦年轻干部选配要求,开展“目标化”管理和“制度化”选配,刚性执行专项预审,系统抓好统筹调配,推动各单位年轻干部配备逐批优化、动态到位。
开展“菁锐启航”,强化培优赋能,优化成长成才路径。年轻干部培养,既需要精耕细作、精准滴灌,又要求全程管理、适时关注。注重“薪火相传”引航指路。建立理论和实践双导师制,选配党组织书记、老干部担任政治导师,遴选实践经验丰富、斗争本领强的带头人担任实践导师,以项目化、课题式的任务压实培养。开展“系统培训”加油蓄能。制度化举办年轻干部“四季论坛”,多级联动举办“菁粹”分享会,以“区级点题、轮值承办、小组领办”等灵活模式,打造“选培一体”平台,推动年轻干部在“以学促干”中担当作为。建立“成长档案”全程管理。探索推进年轻干部积分管理,以青干班学员等常态后续管理为切入,采取正向表现积分、负面情形减分、年度累计得分等形式进行量化管理,每年按一定比例优化调整,激活年轻干部“一池春水”。
深化“青蓝远航”,突出实战练兵,完善适时使用机制。对年轻干部而言,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开展“因需征召”跟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的提高“七种能力”要求,有针对性选派年轻干部参与主题教育、巡视巡察等重点工作,推荐至市级机关部门、先进地区学习锻炼,在实践实战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深化“互补提能”挂职。健全“上挂下派、横向交流”体系,大力选拔素质好、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安排到拆迁建设、招商引资等“六个一线”挂职,墩苗历练,夯实基础。探索“适岗加压”培养。遴选优秀年轻干部数据库中相对成熟的成员,探索安排到“重点”岗位进行“适岗”考验,在“一把手”岗位上挑担子、练膀子,切实在边试边干中增强“岗位胜任力”。
实施“锡心护航”,注重鼓励激励,涵养敢为善为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组织部门更应该以自身“有为”推动年轻干部“愿为、敢为、善为”。关心关爱注重“暖”。持续完善“锡心护航”谈心谈话制度,组织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挂钩联系年轻干部,经常性关注干部思想、常态化倾听干部诉求。正向激励强化“敢”。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健全选树先进典型工作机制,合理实施“事业激励”和“待遇鼓励”等,对表现优秀、资质过硬的年轻干部优先职级晋升,让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约束管理聚焦“严”。健全年轻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开展一线考察、广泛评议,加大对“躺平式”表现、“佛系思想”行为等督查,及时提醒敲钟、上紧发条,着力培养一支胸有谋略懂专业、事业为上肯攀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无锡市锡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