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须坚持“学”“干”“改”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深入一线问民需、谋良策、求长效,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强化多维布局,构建集民意、纳实情的基层网络。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坚持广开言路、直面群众,主动往深处、细处、难处走,真正把情况摸实、把问题找准。下基层访民情。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由区领导带头,区级机关跟进,统筹开展体验式、蹲点式、走访式、回访式、剖析式调研,组织实施“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实现民意收集常态化、全覆盖。强载体听民声。聚焦党建阵地“建管用”融合,打造“先锋驿站”“笃学堂”等家门口的“红色”民生阵地,完善“庭院议事”“‘三老’茶话会”等村居民议事机制,组建培育一批“海棠先锋”骨干力量,全面精准掌握群众所需所盼。聚重点察民意。深化“三点一线”工作法,健全基层观察点、信息直报点、工作示范点“前哨”作用,归纳整合民情线索、重点案件,结合人民群众重点关切及第一批主题教育中的专项整治项目,厘清矛盾堵点,抓准抓实突出问题。
推进上下联动,优化抓整改、巧破题的思路举措。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分类施策、靶向发力,真正把难题解好、实事办实。夯实顶层设计。突出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听取重点整改事项,从区级层面加强要素统筹。探索实施“责任落实+重点督办”工作机制,由“一把手”牵头负责问题整改,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主体责任。紧盯关键环节。针对太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城中村治理等群众关心关切的 “问题清单”,梳理成“责任清单”“实事清单”,成立“一线攻坚”行动支部,组建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凝聚多方合力攻坚克难。提升为民实效。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务责任区”,推动党员干部在治理一线亮身份、践承诺。结合“社情民意联系日”“群众接待日”等制度,实施“红色驻家”等城中村服务项目,推进“东吴先锋·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提质扩面,扎实回应好、解决好一批民生实事。
着眼标本兼治,建立稳常态、固根基的长效机制。解决问题不是一时一地一事,而是要加快经验总结、持续巩固成效,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抓源头管理。强化系统思维,刀刃向内深挖问题根源,建立完善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问题整改的最优解。抓过程监督。深化区委常委会专项问题定期研究机制,结合省、市巡视巡察反馈意见,强化过程评价、跟踪督导,坚持边整改、边总结、边提升,形成一套“反馈—整改—巩固”的组合拳,推动实现问题整改全流程闭环。抓常态长效。将主题教育期间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品牌建设,做好标本兼治“后半篇文章”,真正以务实管用的问题解决机制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苏州市吴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