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国历史上25位思想大家,顾炎武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渊博思想为后人点起了一盏智慧的明灯,被梁启超称赞为“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做到慎独慎微慎初,不断提升为政素养,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认为,人的生命虽然是渺小的,但要有容纳四海和天下的广阔胸怀。年轻干部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年轻干部当心怀国之大者,克服畏难怕事、退缩躺平的心态,敢于直面矛盾,全力解决急难险重的工作,扛起“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的殷殷嘱托;应从“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中看到自己的使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树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发展理念,在一点一滴中提高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本领。
顾炎武对求学治学一直心怀敬畏之心,他说“每事必详其始末,参以佐证”,认为治学之本在于辨别源流、注重实证,强调天下国家之事都要考证清楚,反对明末空谈学风。在北游生涯中,顾炎武常带着两匹马,其中一匹马专门用来驮背书籍和文稿,他一边读书一边察看各地的民生风俗,探索中华文明的传承之道。面对当下国际国内形势,年轻干部更需真正沉下身子、耐住性子、迈开步子,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认识基层、熟悉基层,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沉到一线真调研、长知识、强本领。顾炎武一生都注重“经世致用”,“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认为对天下苍生没有用的学问不做也罢。年轻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通过书本掌握更多理论知识、通过数字化平台掌握前沿知识、通过深入基层掌握做群众工作的知识,把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知行合一提升干事创业能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在《与友人书》中,顾炎武强调,结交良师益友能够帮助人们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获得知识。年轻干部的成长除了个人努力,良好的师友关系也是推动本领养成和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顾炎武在《广师》中提到“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高度评价同时代良师益友,点明好的朋友圈能够实现双向奔赴、共同成长。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要善于交友、更要交善友,让朋友圈始终充盈着正气清风,传递向上向善的正向价值。
(昆山市委党校 王佐成、李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