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等重大问题。组织部门要主动担责尽责,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实干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在深学细悟中树牢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突出党性锤炼。把加强党性教育和政绩观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推动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重要论述,让正确政绩观扎根内心深处、融入灵魂血脉,以党性上的淬炼、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绩观的端正。始终胸怀全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要始终坚持“大党建”“大组织”理念,树立“一盘棋”思维,紧紧围绕上级部署要求、党委中心工作,找准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不断提升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创造更多实绩,彰显组织工作价值所在。强化专业赋能。聚焦发展大局,举办专业领域“短精特”培训班和“干部大学堂”,利用“名校、名城、名师”,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构建专业化培训大格局,不断提升各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水平。学习运用“四下基层”“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深刻汲取“面子工程”“虚假政绩”“寅吃卯粮”等反面教训,引导党员干部把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在为民服务中彰显正确政绩观。有为民情怀才有正确政绩观。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组织工作无论是干部工作、基层组织还是人才创新,件件桩桩都关乎党的发展、关系人民福祉。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在选人用人上坚持群众公认,在基层党建上力求群众满意,在人才招引上呼应群众需求,在群团工作上突出群众属性,真正做到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调查研究。紧盯制约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四不两直”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三新”领域,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意见建议中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破解工作难题、推动事业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守正和创新、潜绩和显绩”四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到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努力使各项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紧扣上级要求、紧贴发展需要,在求真务实、争先创优中形成特色、铸就品牌,持续提升组织工作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敢为善为中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正确政绩观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蓝图变为现实。倡树政绩导向。坚持把牢政治首关,对标“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政治标尺,强化综合研判、比选择优,切实把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深化“战狼奖”“海子牛奖”“敢为善为好干部”评选,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浓厚氛围。优化综合考核。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纳入政治建设考察、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现实表现平时记实、年度考核、绩效评价等重要内容。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优化指标设置,持续提升考核质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用好领导干部“担当力指数”这一抓手,把考核结果与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挂钩,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狠抓当前重点。扛起“双重责任”,抓实自身学习的同时,一体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干事创业、检视整改,确保主题教育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深化“扶海启航”党建工程,扎实做好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聚才用才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干部担当力、基层组织力、人才支撑力。
(如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