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主题教育评估须多些“群众觉得”
发布时间:2024-01-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接近尾声,科学、客观评估主题教育成效事关长效机制建立,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休戚相关。群众的事,群众最有发言权。各级党组织评估主题教育成效时,须多听群众声音、多让群众评判,让“群众觉得”成为重要衡量“标尺”。


  为民办实事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实事办得实不实、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最有评判权。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为重要抓手,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部分地方仍存在着少数党员干部忽视群众感受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不懂群众语言,习惯照着文件念,群众插不上话、更听不懂话;有的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身入”却“心不入”,与群众座谈看似“全神贯注”,实则“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凡此种种,群众看在眼里、寒在心里。


  群众满意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评估工作缺少了“群众觉得”,表面上看是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根子上还是思想观念出了偏差、工作作风出了毛病,本质上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级党组织要开门抓评估,坚持“讲认真”的态度,向群众敞开大门,采取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把民生实事项目成效拿出来“晾一晾”,把问题整改质效摆出来“比一比”,用事实说话,让群众用心里的秤杆掂量惠民利民的重量,实事办得好与不好由群众说了算,确保评估客观真实。


  评估成效敢不敢多些“群众觉得”,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底气;评估成效能不能多些“群众觉得”,检验的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能力。主题教育评估中多些“群众觉得”不是为了“听取好声一片”,而是在于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换到群众位置“找不足”。哪里有问题,群众最清楚;改成什么样,群众最在乎。各级党组织要注重“喜忧兼听”,以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方向为工作导向,结合建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长效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实现短板更长、长板更优,不断推动主题教育成果成效深入民心、打动民心、激励民心。


  (连云港市赣榆区委组织部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