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绘就基层治理“幸福图景”
发布时间:2024-02-02   来源:人民论坛网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兴党,重在基层。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善治水平、夯实国家治理根基,既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之举。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精力抓关键、靶向发力解难题,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善治效能。


  聚焦“如何引领”,构建一体化组织体系。严密的组织体系、明确的职责任务,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也是推动党员干部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造”的根本保证。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行“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科学厘清村(社区)的权责范围和职能界限,让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家庭,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探索“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科学灵活设置功能型党组织,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治理新阶层、新空间延伸拓展,将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纳入社区“大党委”范围,充分释放行政单位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作用,以“党旗红”带动“治理优”,实现“生活美”。


  聚焦“如何抓实”,凝聚多元化治理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力千斤。面对基层存在的治理难题,只有树立系统思维、增强全局意识,整合优势要素、融合关键力量,方能让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硬起来。要打破行政壁垒,建立政法、公安、信访等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研究解决矛盾难题。积极调动驻地单位、公益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基层治理,推动机关干部、退休党员、新就业群体入网进格,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会办重难点问题,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聚焦“如何保障”,健全常态化要素支撑。基层治理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要求标准高,只有推动更多资源向基层汇聚、政策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下沉,才能使基层有精力做事、有能力服务。要强队伍增活力,将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纳入基层干部后备队伍,拓宽村(社区)干部进入镇街领导班子和事业编制通道,持续激发工作热情。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要建机制促长效,全面实行“业主-党员-物业支部-社区党委”诉求直通和矛盾化解调处机制,优化完善全科受理、全能服务等制度,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优化完善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岗位补贴”保障机制,让基层岗位有“奔头”、增“盼头”,共绘“让百姓更幸福更满意”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