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烟火气”里寻民声
发布时间:2024-02-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看变化、听民声、送祝福,把温暖带到百姓身边。“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烟火气”是一种生活气息,质朴而真实,往往沾着泥土、冒着热气,是真正的接地气,党员干部当多到“烟火气”里,贴近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


  “烟火气”源自最真实的生活。“办公室”“空调房”里寻不到“烟火气”,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才是冒“烟火气”的地方,那里有鼎沸的人气、鲜活的语言、火热的生活。民生所在,政之所行,无论是用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的焦裕禄,还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李保国,抑或是一片丹心只为民的小巷总理林丹,他们身上冒着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儿”,脚下写满担当务实的“大品格”。党员干部不妨多去农家院里走一走、大街小巷转一转,用心用情感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解释各项方针政策,在浓浓的“烟火气”中不断聚民气、拢人气,厚植为民情怀。


  家长里短最具“烟火气”。在村民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询问老人的情况,打开家里的冰箱看物资够不够,同一家人亲切拉家常;在天津古文化街,总书记掏钱买麻花作为见面礼,送给身旁的小朋友……“键对键”终究传递不了“面对面”的温度,党员干部要带着满满的“烟火气”进得了百姓家门,唠得上话,和老百姓同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侃大山、拉家常,用真诚的态度嘘寒问暖,用朴实的“土话”倾心交谈,摸透群众的“酸甜苦辣咸”,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忧”,在同群众的共鸣中共振、在共识中共情,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鸡毛蒜皮”无小事,“柴米油盐”皆民生,“烟火气”里是一件件“时时放心不下”的民生实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国事多么繁忙,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抽出时间,深入基层。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足迹,我们看到的是对受灾群众、困难群体温暖的牵挂,对“米袋子”“菜篮子”持久的关注,对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深情的关切。党员干部要牢牢守住“以百姓心为心”这个根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干出样子,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让更多热气腾腾的“烟火气”焕发出真抓实干的精气神,汇聚成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 葛骊超;丹徒区委组织部 王致远)